2001軟體產業趨勢展望
台灣軟體產業在2000年可說是「轉型」年,2001年則被業界視為收割兼決勝的一年。尤其大環境景氣未見起色,已影響各行各業e化腳步,直接衝擊軟體業者商機,更可能加速汰弱留強的整合速度。在台灣一片西進之聲中,可預見的是,2001年台灣軟體產業會在大陸市場有更多著墨,網路發展對軟體產業的影響也會持續,最快找到新經營模式的軟體服務公司會是勝利者,而為了達成此目標,各種深度策略聯盟會更為頻繁,特別是在資訊家電領域,將有助台灣長期以來被資訊製造業吸走的人才流向軟體業。大陸熱高燒不退,由研發轉進市場
2000年除了網路化之外,前進大陸算是台灣軟體業者另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對長期苦於內需市場規模及海外市場文化壁壘的台灣軟體業者來說,進軍大陸市場幾乎等同邁向國際化。除了套裝軟體還因大陸缺乏智慧財產保護措施而保守因應外,其餘包括系統整合者、企業應用軟體甚至新興的網路軟體業者,都已經展開登「陸」搶灘行動,有的老闆帶頭舉家「移民」,有的甚至表示不排除將總公司遷到上海,近30家業者更因此聯合成立了「中華網路多媒體協會」,打算以集體力量進軍大陸。
台灣軟體業者早年是看上大陸便宜的研發人力,在大陸成立研發中心。不過,今年以來已逐漸由研發轉向拓展市場,也就是將真槍實彈與大陸本土及國際上其他競爭者一較高下。
不過,隨著大陸人才爭奪競爭日益激烈,薪資成本水漲船高之下,如何利用同文同種的優勢網住商機,正考驗台灣軟體業者。中華網路多媒體協會理事長暨友立資訊董事長陳偉仁就表示,軟體產業和製造業不同,著重的是人力素質而非成本,台灣人才擁有創意、行銷及管理經驗的優勢,短期內還不會被大陸取代。ASP為必然趨勢,軟體公司經營模式大改造
在網路的影響力持續擴大之下,「軟體服務化、服務網路化」的ASP新經營模式,將會持續發展。雖然ASP在2000年發展不如預期,但業界預測2002年網路頻寬問題改善之後,就是ASP市場起飛之時,因此長期來看,軟體公司不論是技術、獲利模式、市場經營或內部管理,都將會持續朝ASP趨勢前進。
除了技術需要精進之外,「服務」將取代版權銷售成為軟體業未來營收主流,軟體公司如何提昇整合性資訊服務能力將是未來發展關鍵。有時候網路服務模式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如遊戲軟體業者對大陸盜版盛行苦無對策,然而收連線時數費的線上遊戲一發展之後,盜版再也不是問題,反而是網站系統穩定性更形重要,不啻為新興商機。產業分工與策略聯盟更見頻繁、多元
而為了因應多變的市場,以技術為本的軟體業者,未來將勢必面臨更精細的產業分工及更密切的聯盟關係。過去台灣軟體業被業者自嘲為「只有明星公司,沒有明星產業」,意指不同於台灣資訊硬體製造業分工細緻,台灣軟體公司幾乎從上游到下游一手包辦,沒有明確的產業分工脈絡。未來可能從技術研發、經營服務、市場行銷、通路經營,有更進一步的整合,甚至會出現專業的軟體代工業者及元件開發者。
可預見的是,基於一家業者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原去,軟體策略聯盟型式也將趨於更頻繁且多元。以2000年來說,軟體技術開發者與ASP競相策略聯盟,以共同經營客戶,提供整合性技術服務,未來ASP持續發展,與ISP、IDC等業者策略聯盟將是下一步。另外,資訊家電興起,軟體與硬體業的發展也恐再難分家,加上提供服務的網路內容業者,預料也將興起另一波策略聯盟風潮。人才資源釋出,軟體產業沾光
在資訊製造業持續外移之下,不論是產、官、學界都已意識到,發展高附加價值的軟體知識產業將是台灣產業昇級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台灣軟體業者過去苦於遍尋不到人才,屢屢抱怨「都給竹科黑洞吸走了」,如果製造業外移能加速人才釋出到軟體產業,對台灣軟體業者來說倒是一項好消息。
外來能否獲得持續性資金及優秀資訊人才的投入,將是台灣資訊軟體業者能否突破成長瓶頸的關鍵。而台灣軟體業者如何能整合大陸人力資源,而非將台灣既有的無形資產「留根拔起」,更是嚴肅的產業課題。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1
2025-02-24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