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面臨製造業外移比例提高,造成景氣轉差,事實上在邁向新的知識經濟時代,製造業轉移到以勞力密集的國家本來就是必然的現象,這是一個轉機,而非危機,台灣的產業應該提升成為運籌管理中心(logistical center),將Made in Taiwan 提升成為Product of Taiwan。大中華市場是產業的新希望,電子商務讓交易無遠弗屆

儘管目前製造業外移比例提高,造成景氣轉差,事實上在邁向新的知識經濟時代,製造業轉移到以勞力密集的國家本來就是必然的現象,這是一個轉機,而非危機,台灣的產業應該提升成為運籌管理中心(logistical center),而政府也發現這項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未來的交易市集以科技為主軸,強化傳統產業的運籌帷幄體系,讓台灣保留製造業的品牌優勢,將生產腹地延伸到兩岸三地,將Made in Taiwan 提升成為Product of Taiwan。

有鑑於運籌管理中心(logistical center)在台灣的重要性提升,政府也將推動知識管理的研究,期望廠商提供開放式的平台,供廠商使用,以期在不同的生產地,利用網路上的貨物配銷系統,在最短時間將貨物交到客戶的手中,這中間的過程儘管牽涉到海關、關貿單位的動作,以及政府法令的依據,軟體技術的成熟度,另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產業知識,但這需要產業親身參與,才能完成。

網路公司在2000年可以說是一個大起大落的狀況,但其實這對網路公司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檢討時機,因為純粹有營運模式已經不夠,而是必須要有獲利模式,甚至有盈餘出現,網路公司才有生存的空間。

就目前看,經濟不景氣是全盤的表現,但對於一個公司的經營,是不能只以短期眼光來判斷,而傳統產業的製造重心外移,是本來環境使然,因此就一個系統解決商來說,唯一的優勢是以科技的技術輔導產業作轉型。

例如在未來三通之後,兩岸貨品的往來將更加頻繁,不論是在內銷市場或者是外銷市場,因此運籌管理中心(logistical center)在台灣的重要性提升,廠商將推動知識管理的研究,提供開放式的平台,供廠商使用,可控管在不同的生產地,利用網路上的貨物配銷系統,在最短時間將貨物交到客戶的手中,這中間的過程儘管牽涉到海關、關貿單位的動作,以及政府法令的依據,軟體技術的成熟度,另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產業知識,而這就需要產業親身參與,才能完成。

以台灣整體環境看來,台灣為海島型國家、且臨近福建北部、上海南部等大陸地區,極具有國際運籌中心之發展潛力。如果不積極發展運籌中心,那麼台灣充其量只是個中轉站,將無法與臨近國家如香港、新加坡相比。因此,成為國際運籌中心將是未來國家提昇競爭力必走之路。

而推動運籌中心的成立,有賴一整合性物流平台之設立,目前政府以及電子商務廠商已研擬出相關方案,將力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以及企業e化作為2001年的科技重點發展,已鎖定運籌中心所需的物流平台,進行平台計劃之發展、籌措計劃,將前後各端物流做一整合動作。

此平台囊括陸、海、空等各式物流業者,平台廠商則提供平台之IT技術以及軟體服務支援,初期可能鎖定國內海運業者進行合作,然後再依階段逐步將其他業者導入此平台中。

可以發現台灣物流市場其商機可期,不過礙於政府政策以及相關之政府物流機關單位制度以及觀念較為保守,因此導至市場成封閉狀態。不過就目前產業外移狀況看來,政府有心進行改革,等立法針對法務流等法規開放後,對於國內民間業者而言,將會是進行物流發展之一大助力。

政府與民間產業業者相互結合,將是推動產業昇級發展之一大成功關鍵。除了運籌中心的設立外,產業的昇級亦為提昇國家競爭力之關鍵。未來台灣的產業發展模式,應為零件在他國生產、組裝設計在台灣,可以拓展台灣的產品知名度。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