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工業局軟體五年計劃的分項工作之一的軟體產業服務團(軟服團)生產力提升輔導計畫,今年輔導重點除了「知識技能提升」、「經營體質提升」兩大目標外,更增列「產業結構輔導」為今年度的輔導重點。過去,軟體五年計劃中均著重於個別廠商的競爭力增進,並協助軟體廠商由點到面的技術提昇,在邁入第六年的發展時程中,除了將增加網路多媒體產銷及研發聯盟合作體系為輔導補助對象,更因應軟體元件化發展趨勢,建置軟體元件線上資料庫。軟服團協助單一軟體競爭力提昇

工業局軟體五年計劃進行至今已邁入第六年的發展階段,但過去五年著重於單一軟體廠商的競爭力提昇,此外,更協助廠商發展由點到面的技術增進。今年除了軟體元件化發展外,更提列了三項輔導重點,分別為知識技能提升、經營體質提升,以及產業結構輔導提昇三大項目。

軟體協會副秘書長程家麒表示,知識技能提升輔導項目中,主要內容著重於軟體元件技術的提昇,以及品質測試技術的導入;在經營體質輔導方面,則傾向企業營運國際化以及知識管理的建立;其中產業結構提升輔導方面,則隨著網路多媒體產業的興盛,新增產業結構提升為輔導項目。
軟服團今後著重策略聯盟的輔導

除了多媒體產銷外,軟服團將著重於研發聯盟合作體系,過去兩年中更促成華彩、小牛頓、草莓軟體、曉騰、亞特列士等多件策略聯盟。軟服團為了配合政府發展網路多媒體新興產業,特別新增產業結構提升輔導項目,並以經費補助方式協助各式策略結盟的進行。

其中策略結盟可包括三種形式,分別為網路多媒體的硬體平台廠商與軟體內容廠商的結盟,內容軟體(ICP)傳播平台(如東森、和信)的策略結盟,軟體元件廠商的相互結盟等。程家麒表示,因應未來資訊走向無線的發展趨勢,資訊家電、手機以及PDA的軟硬體間來往更形密切,策略結盟的方式將有助其中的發展。
軟體元件化促使軟體的分工發展

軟體協會副秘書長程家麒表示,軟體與硬體的發展大不相同,硬體的開發可以分為多重步驟以及多項結構齊頭併進,不過,軟體的開發則必須從頭到尾的一氣喝成,無法切割成多個項目分頭進行,因此,軟體產業服務團大力場倡導軟體的元件化,讓軟體也可以進行切割及組裝,讓軟體形成上、中、下游的分工發展。

發展至今,軟服團已協助台灣10多家廠商完成軟體元件的開發工作,並在共同的平台上的運作。不過,所謂的統一平台並不特別限定在單一的平台開發上,而是指同一平台上擁有同樣的軟體標準,並提供給特定的廠商使用,進行軟體分工及開發工作,目前在平台上提供上除了資策會軟工室的framework、IBM的Sanfraciscoc,尚有安德華自行開發的平台等。

程家麒指出,軟體的元件化為首先推展工作,接下來再陸續推展「跨平台」的目標。他表示,在軟體的發展過程中,各家技術風格迥異,如Java、COBOL等各式軟體技術,但在進行整合時則必須跨平台完成程式的整合工作。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