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自去年12月宣佈轉型以來,今(3/13)日在達碁、聯友光電合併的記者會中公布其轉型績效,除了近期由施振榮督軍進行簡化總動員,每週親自監督外,今年7月起,主管級以上幹部將展開管理新宏碁的課程,學習如何管理三造之後的宏碁集團;而在內部之外,歐洲、美洲與拉丁美洲市場將在Q1到Q3依序轉虧為盈,明年正式杜絕虧損。林憲銘已於今年起不再支薪,直到轉虧為盈

宏碁集團為了對務實經營做出反映,宏電研製服務(DMS)總經理林憲銘已於今年起不再支薪,直到轉虧為盈再支薪;部份主管也自動降薪,以配合集團度過轉型寒冬。而日前大批裁撤員工的新竹廠,也由施振榮下令成為全球製造的中心,並且對週邊進行延展,員工與主管再添改善(Improvement)等級,每半年評比一次,輔導3個月後無效再予辭退。

同時,集團內各部門主管也將於7月1日起進行管理新宏碁(Management the New Acer)的課程,並且進行全集團的「簡化總動員」,將原本耗費人力、重覆資源的部份予以簡化,避開人力與資源的重覆浪費,在集團轉型後全力以務實的經營態度迎戰低迷景氣。

至於日前宏電做出的瘦身決定,施振榮則認為是宏碁集團對景氣低迷做出的務實反映,為求集團轉型,2-3年的時間並不算快,而去年低發動的轉型計劃,目前已將成本控制並且降低,重新取回既有的OEM訂單,歐洲方面可於Q1轉虧為盈,美國與拉丁美洲則依序在Q2與Q3轉虧為盈,整體大環境與宏碁集團的營運狀況應會在Q4逐步好轉。
務實與專業經理人才得以維持營運

施振榮表示,景氣好轉的時候,企業在事業版圖的擴張快速,投注在企業基本動作的時間與精力不多,而景氣不佳的時候正是可以修正基本動作的時候;另一方面,企業經營本就必須面臨景氣的循環,依據過去的經驗,台商由於具備的彈性較充足,因此在景氣循環時較為有利,對企業本質的傷害程度較低。舉例來說,國外大廠在考量委外代工時,受害較低、體質健全的台商便成為選擇的第一目標,放遠來看,其實是一項檢視的契機。

務實的經營與專業經理人,將是景氣持續維持低檔時最重要的經營策略,對市場而言,便是次序的重新排列,市場上的主導廠商若能集結小廠,並且方向一致,以經濟規模迎戰低迷景氣,便可過濾出市場的定位與順序,但若方向錯亂,很容易造成市場的惡性競爭;未來宏碁將以可長期賺錢及相互支援次事業的核心產業為主,杜絕集團虧損的惡夢。
打游擊戰的二流公司可能慘遭淘汰

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在今日合併的記者會中表示,「景氣雖然遭逢循環的低點,但考驗還可以再嚴苛一些。」以80/20經驗法則觀察,全球8成的績效皆來自於2成的廠商貢獻,經濟規模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影響深遠,原則上前兩名的企業較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資源也容易匯集。拿光電產業來說,剩餘的6、7家廠商很可能因為全球大廠的擠壓而慘遭淘汰,汰弱留強的結果對全球市場來說,競合帶來的好處將會高過惡性競爭。

而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也認為,聯電與宏碁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為台灣打天下、專業經理人經營與務實等3項特點,若景氣循環適逢低點,對產業次序的重組會再好一點,重新排列組合後,可以為產業再產生新的創意與火花。若是低迷的時間不夠長,產業重組的效益似乎不易顯現,秉持著務實態度的經營,才是企業在面臨景氣低迷時的良藥。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