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網路界元老的李冰影,其資歷洋洋灑灑,其中包括早期在資策會負責專案,後來任職於精業國際合作事業部以及網際網路事業部協理、以及精誠公司董事長,直至目前為止還是奇摩(kimo)的原始股東。

後來,李冰影轉任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及提供類似入口網站服務的「網宇國際」,經營一年半後,因為董事會發不出薪水而遭停擺,目前任職專事電腦電話語音整合服務的「億訊國際」,在網路界長達十幾年的經歷,李冰影更看過了許多網路公司的起起落落,更對網路生態別有一番的獨到的見解。網網際網路是一個昂貴的事業

對於這一波的網路泡沫化,在科技界打滾多年並任職不同型態科技公司的李冰影表示,大家一窩蜂的搶進網路事業,並且人云亦云的跟進,網路經營者沒有深入思考正確的商業模式,發酵在這一波的網路泡沫化上。

她表示,網路是一個「昂貴的事業」,除了廣告收入外,還必須要有其它的收費機制(price tag)做為支撐,而收費的基準必須要架構在具備附加價值的商品。此外,對於資訊商品的必要性以及支付的起兩項要素必須同時存在下,收費的機制方能建立。
關鍵性資訊,收費機制比較容易確立

李冰影表示,網路一開始就沒有建立使用者的「資訊有價」觀念,未來的收費方式仍待市場考驗。在收費服務方面,首先在關鍵性(critical)的需求上比較容易收費,例如股市資訊等,其它非關鍵性資訊提供上則需要注意是否具備替代方案,或是必須性足不足夠,再藉由這些條件作為收費的標準。

網路的泡沫化,似乎從去年底開始愈演愈烈,對於這波泡沫化,李冰影樂觀的指出,預計在年底前網路股將回歸基本面,保守一點來看,至少在年底前會「開始」回歸網路基本面。

而在入口網站方面,她更大膽推測,台灣入口網站只會剩下2家,其中包括雅虎以及奇摩。她表示,目前入口網站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搜尋功能、e-mail以及社群功能,這樣的服務各家大異其趣,容不下這麼多家的入口網站的生存空間。
軟體的創新以及國際化視野,為台灣廠商學習的目標

李冰影表示,在過去不同的工作執掌中,其基本型態都不相同,在資策會的時候負責專案計畫(case product)的進行,除了自行研發軟體外,也從事國外生產技術的再加工,後來發現軟體的本質在於「創新」以及「行銷」,台灣科技產業卻在「創新」方面仍嫌不足,導致國人似乎比較難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產品。

她更表示,過去台灣軟體廠商在與國際間的互動上更顯不足,在任職精業時,曾經主導該公司與國外企業間的互動關係,使得精業軟體可以透過國外的公司將軟體轉交到外國的使用者(end user)手中,舉例來說,精業後來轉投資的精奇在期貨或財經相關軟體銷售到國外方面,成效就相當不錯。當時精業與國際的合作,使得本土(local)廠商在體質提升上明顯改進了不少。

網際網路需要獨立事業單位負責,並且長期投資

李冰影表示,網際網路是個需要長期投資的事業,更需要一個專職事業單位(Business unit)來長遠經營,而不是各單位派出2至3位人馬分別去負責,此外,組織也需要革命性的改革才能促使獲利真正實現。

雖然企業對於「獲利中心」的概念很強烈,不過網際網路卻是個需要長久經營的事業,對於過去企業獨立(spin off)事業部來分散風險及美觀帳面的作法,對於網際網路來說卻不是個適用的例子。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