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截至目前為止仍是資料最終的處理手段。看好網路時代來臨後,數位資料每9個月擴增1倍的商機,本土19家具有資料「集中」特性的IDC業者皆有意跨足儲存服務供應商(SSP)運作,並尋求外力支援,規劃出廠商、企業雙贏的經營模式;至於生財工具的儲存設備,IBM認為,1家SSP在初期建置時,最起碼必須具備3TB的儲存容量。IDC與企業後端一座龐大的儲存機制
IBM企業主機暨周邊系統事業處副總經理葉緯表示,目前已與多家IDC業者展開洽談,若單以IDC最基本的主機代管服務來看,IDC中有多個機架是空置的,主因在於主機無法達到公用(Utility)的運用,情形好比將1個磁碟分割成許多小部份,每個都接近飽和,但整體來看,卻仍有閒置的空間,若再向外延伸到儲存業務,同樣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該公司企業主機暨周邊系統事業處業務經理施東峰認為,目前本土有意經營SSP的仍限於IDC,龐大的經營模式尚未擴大到一般企業,企業最多僅能建造IDC供應本身需求,至於對外的IDC營運模式都不見得找對了方向,更何況是經營以儲存服務為主的SSP?
本土SSP的發展,IBM不親自參與投資,而委由IBM在美國最大的配銷商StorageAccess來台主導,在4月份成立分公司,以軟、硬體、服務與管理的整合性方案協助SSP營運。
SSP的營運狀況牽涉經營的商務模式
葉緯認為,SSP的重點在於服務,而不在於儲存,因此1個可以運作、能夠獲利的商務模式相當重要,例如建搆初期的帳務系統(Billing System),到後續的容量計價、出售,以至後續如何損益兩平等,尤其當IDC進入到SSP領域後,所牽涉的條款將更為多元。
以目前外商在本土協助SSP運作的狀況來看,可以大致歸為兩類,第一類是導入第三者經驗的模式,如總理電子服務結合Storage Bank、康柏,以及未來IBM與StorageAccess的合作等;另一種便是由廠商本身親自面對IDC客戶,例如EMC便自行提供解決方案。
葉緯舉例說明,之前IBM與中華電信合作建置IDC,但是因為中華電信旗下的事業單位頗多,IBM以解決方案角度分析,較不傾向每個事業單位建置1座SSP,注意力難以集中,每座SSP不易達到損益平衡,同時就經濟規模來說,也可能因此而將客層分散。
3-5TB是SSP經營最入門的儲存容量
經營SSP,除了商務模式的規劃與建置外,對於儲存容量來說,也是一項相當重要的生財工具,葉緯認為,剛建立SSP最起碼要具備3TB的儲存容量,才足以應付企業所需,3個TB的容量說多不多,但可儲存的資料量也不在少數,3-5個TB的容量,應可視為IDC進入SSP的入門考。依此估算,即將租賃5TB的東森,已具備SSP的儲存規模。
4月即將進入本土市場的StorageAccess,本是IBM在美國的配銷商,Q2進軍本土成立分公司後,將以IBM的全線產品、服務與管理為主提供解決方案,協助本土IDC跨足SSP,由於SSP必須達到隨選容量(Capacity on Demand)需求,因此StorageAccess將把儲存服務視為一項產品,仿照用水或電力的公用(Utility)收費機制進入企業及IDC市場。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