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洪政偉
「在愛沙尼亞,人民只有結婚、離婚、買賣土地3件事,才需要本人到現場辦理。」愛沙尼亞前總統Toomas Hendrik Ilves自豪地說。
波羅的海三小國中的愛沙尼亞,雖然只有130萬的人口數,數位化程度卻是領先許多國家,並以數位治國聞名世界,愛沙尼亞前總統Toomas Hendrik Ilves 近日來臺,分享愛沙尼亞數位治理之路。
早在2002年,愛沙尼亞政府便開始推行晶片身分證,讓公民擁有數位身分,而在政府以法令大力推動之下,晶片身分證普及率高達97%,愛沙尼亞公民可以透過此數位身份證,存取2,500項政府提供的數位服務,其中500項是公部門的數位服務。
愛沙尼亞政府提供的服務,有99%已經數位化,除了結婚、離婚、買賣土地這3件事,需要本人到相關單位親自辦理之外,舉凡繳稅、投票、電子病歷、出生登記、就學登記、就業、補助申請、駕照換發等所有事務,都能在線上完成。
Ilves 也提到,愛沙尼亞還有一套名為X-Road的國家資料庫,其實是龐大的個人資料交換系統,人民在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留下的個資,都可匯集到X-Road資料庫,只要經過人民授權同意,政府機關與企業就能透過X-Road資料庫,互相調閱各個公部門、私部門獨立資料庫中的資料,當資料可以共享時,人民也無需再重複填寫相同的個人資料,業務的辦理也會更加快速。
以電子病歷舉例,有高血壓的患者,其實需要長期服用藥品穩定血壓,但他可能不需要每次都要親自到醫院看診,才能領取藥物。這時,患者可以透過晶片身分證登入醫院系統,醫院透過X-Road資料庫,就能從健康保險資料庫調出患者的個人醫療紀錄,遠端開立連續電子處方籤,病患再拿著電子處方籤證明到附近的藥局領藥即可。連通醫療系統遠端開立處方籤,只要短短5分鐘就能完成,Ilves說。
作為愛沙尼亞的前任領導者,Ilves強調,不止愛沙尼亞,只要是小國家,都要有將重要資料數位化,存放在安全地方的意識,否則當災難一發生,過去傳統的紙本資料都會一夕間消失殆盡,對整個國家與人民,要重建許多事情,會變得相當困難。
愛沙尼亞大刀闊斧的決心
而愛沙尼亞數位化的強烈決心,更是在Ilves在任的6年間達到巔峰。而對於愛沙尼亞身為小國的困境,Ilves感觸頗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愛沙尼亞被蘇聯占領,足足被統治了50個年頭,直到1991年才正式獨立。原本人均GDP與鄰國芬蘭一樣的愛沙尼亞,在二戰之後,人均GDP是芬蘭的8分之1。
「芬蘭當時有Nokia,我們只有傳統的圓盤式電話,芬蘭是自由的國度,但我們不是,所以獨立後的愛沙尼亞,必須要有大刀闊斧的決心。」過去曾是蘇維埃政府後的第一位駐美大使,在網路興起的時代,看見愛沙尼亞的轉機。他認為,愛沙尼亞不該只看到基礎建設,而是要看到數位上的建設,這也奠定了Ilves從2006年到2016年在任愛沙尼亞總統期間,主要發展的方向,也證明了他的遠見,帶領愛沙尼亞突破過去的困境,以數位國家的姿態,站上世界舞臺。
不過,有數位化的願景還不夠。「科技其實很廉價,任何國家都可以數位化,但是很多國家都沒有政治意志,制定法律執行數位化。」Ilves點出,數位治國的難處並非採用技術,能不能堅定政策才是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政治人物必須再被重新教育,因為許多國家的政治人物其實都不懂科技本身,甚至是它能夠帶來的好處,但這群政治人物又是掌握政府決策的關鍵少數,所以與其花許多時間向他們解釋科技,還不如重頭教育,讓他們理解科技的重要性,並好好正視,訂定出政策以利實現數位化國家。
Ilves認為,一個國家要走向數位治理,絕對不是只有科技的層面就夠了,法律、道德層面都要並重,最好讓政治和科技結合在一起。此外,他也提醒,科技人才的培養也變得越顯重要,也是持續數位化的重要基石。
熱門新聞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