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loud執行長Diane Greene不只要在3年內,趕上對手10年企業布局,更要帶領GCP走出雲端框架,開賣軟體、自製晶片樣樣來,就是要成為全面的商用IT業者。(圖片來源/Google)

在2015年11月,Google集中旗下所有雲端企業產品,重組為一個雲端事業新部門,找來矽谷虛擬化女王Diane Greene擔任掌門人,從產品設計、工程開發、行銷到業務都整合起來,通通交給她來領導。Diane Greene一上任,在2016年第一次Google年度雲端產品大會Next上就宣示,Google將全力進軍企業市場。

從Next大會三年來的變化,最能一窺Google雲端企業布局的進展。

2016年的Next,在舊金山AT&T球場對面的48號碼頭倉庫舉行,規模只有2千人,Diane Greene第一次揭露了雲端布局的新方向:安全、機器學習及加速企業擁抱新一代雲端技術,除了願景和宣示,只有少數幾項新產品發表,如雲端監控服務Stackdriver。

隔年第二次Next大會,Google就展現出積極追趕雲端企業市場的初步成果。

會議規模成長了5倍,從2千人增加到上萬人,活動場地也從港邊倉庫,搬進了大型會議中心Moscone Center舉辦,也更像是其他大型企業商軟公司的年度用戶和產品大會的規模。

在去年三天活動中,Google開始主打自家雲端服務的多樣性和廣度,提出了100項發布,包括了58項雲端產品或服務的更新,25項與合作夥伴的新計畫、10家企業應用案例和7項發展雲端生態系的新作法。

Google更找來一手建立全球最大圖像識別資料庫ImageNet的知名AI專家李飛飛,擔任AI首席科學家,掌管Google雲端AI和機器學習服務的發展。

靠著領先的AI和大數據技術力,Google雲端服務的確吸引了多家財金五百大企業的青睞,如HSBC匯豐銀行、全美第二大零售業家得寶Home Depot、迪士尼。當時仍是Alphabet 執行董事長的Eric Schmidt更直言:Google也有大型企業用戶了!

但光有少數指標型企業的口碑還不夠,如何進一步擴大、甚至吸引所有產業和企業的採用,才是能否長期在雲端企業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這也是在今年第三次Next大會之前,眾人最好奇的問題:Diane Greene接下來會怎麼做?

2018年的第三次Next大會,比往年稍晚舉行,直到7月才在舊金山登場,但參加者規模再度翻倍,達到23,000人,不只Moscone Center,4百多場演講更分散在鄰近街區多棟飯店舉行。

Diane Greene開場就坦言,2年前,就在她掌管Google Cloud一段時間後,分析師們仍多半認為,Google Cloud不是企業可用(Enterprise Ready)的服務,甚至有競爭對手批評,「想要企業可用,Google得花上10年。」Diane Greene指出:「我們接下這個挑戰,2年來非常拼命工作。」但如今,Google Cloud已經在三個Gartner企業級產品魔力象限中,位居領先群,包括了IaaS公雲、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內容協作產品類別。

不過,Diane Greene的目光不只是企業可用就好,更進一步,「把雲帶給每一個人」是Google今年主打的目標,如何吸引那一群難以上雲,或無法上雲的企業和應用,Google祭出的新戰略就是「落地」,讓Google服務和產品進入企業的機房,想辦法讓產品有辦法更能因應企業多元需由的變化,結合垂直產業推出特定解決方案,甚至進入企業第一線現場、工廠、設備中。

落地策略1:雲端服務變軟體,進駐企業機房

Google Cloud第一個出人意料的「落地」策略就是把雲端GKE服務(Google Kubernetes Engine,K8s代管服務)軟體化,變成了一套可以部署在企業機房內的套裝軟體GKE On-Prem,功能與介面都和雲端GKE相同,要讓企業可以透過同一套管理和開發方法來實現企業混合雲架構的需求,或只用來作為內部私有雲的部署平臺,目前是Alpha版本。

Google甚至在今年Next大會第一天開場演講中,正現場示範如何管理部署在兩地的GKE容器叢集時,突然秀出其中一套GKE叢集的部署地點,竟然就在Next大會舉辦地點Moscone Center內。隨即,舞臺上出現了這臺GKE主機,Google Cloud雲端基礎架構資深副總裁Urs Hölzle當場宣布,雲端GKE服務將推出軟體版本GKE On-Prem,可安裝於企業內部機房伺服器中。

落地策略2:AI專用晶片開賣,搶攻IoT邊緣運算市場

同樣的落地策略也實現在TPU產品上,Cloud TPU是Google自製的機器學習專用處理器,透過雲端租用模式來提供上百TFLOPS浮點運算力的AI專用晶片。早在今年5月時,Google先發表了第三代AI晶片TPU 3.0,可以比前一代提高了8倍效能,能處理到100petaFLops,相當於超級電腦的運算效能。在Next大會第一天,Google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也宣布TPU 3.0進入了Alpha版本。

不只如此,Google在今年Next大會中,還進一步將這個TPU設計能力帶到企業內部的邊緣運算環境,來搶攻IoT應用市場。

在Next第二天開場,去年離開三星,半年前上任的Google Cloud物聯網副總裁李仁鍾(Injong Rhee),從自己牛仔褲口袋中拿出了Google第一款邊緣運算晶片Edge TPU,也發表Google IoT Edge軟體。這個不到一美分硬幣四分之一大小的Edge TPU晶片,是用來執行ML模型推論預測用的AI專用晶片。年底前開始出貨,會先推出Edge TPU 開發版。李仁鍾解釋,Cloud IoT Edge軟體可將Google雲端AI能力延伸到邊緣設備中,而當企業在雲端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妥當之後,Edge TPU能成為在Cloud IoT Edge裝置上執行ML模型的硬體加速器。

落地策略3:因應企業應用差異,新推自助式客製AI

AI是Google Cloud吸引企業的最大技術賣點之一,不只用於IoT邊緣運算。早在今年初,Google就發表了自助客製影像AI模型的AutoML Vision服務Alpha版,不同於過去是一套通用的雲端AI服務,AutoML系列服務,更能滿足產業專屬特性或企業客製彈性的需求,申請封閉測試的企業或機構超過7萬家,因此,Google在Next中不只宣布AutoML Vision進入公開測試,人人都可申請,還推出了兩項新的AutoML服務,一個是可客製自然語言理解模型的AutoML Natural Language,以及可以客製翻譯機器學習模型,建立專屬語言翻譯應用的AutoML Translation。提供更多企業客製彈性,這是Google第三個將雲端產品「落地」來貼近用戶的策略。

落地策略4:瞄準垂直產業需求,新增整套式AI方案

不只針對企業客製需求,Google的AI產品布局也開始瞄準垂直產業需求,推出產業解決方案(Solution)類型的產品,第一類是預包裝(pre-packaged)的IT方案,這與產業夥伴合作提供的產品,先登場的是客服中心AI(Contact Center AI),以及HR招募用的雲端人才方案(Cloud Talent Solution)。第二類則是AI方案的參考架構,這是一套可供大型企業自建參考用的AI設計架構,第一款就是電商慣用的推薦方案(Recommendation Solution),一個用來設計出自家推薦引擎的建議架構。

三天Next大會,Google超過100項產品宣布或案例發表,將AI技術深入各類產品,如G Guite、Gmail、BigQuery等,或是繼續強化和擴大全球經銷體系,例如新推出了SaaS共同銷售計畫,今年也添增了19家合作夥伴等,這都是Google Cloud過去兩年戰略的延伸,但是,今年新的四項Google Cloud落地策略,卻能讓Google Cloud更深入企業,擺脫非連雲不可的框架,成為更全面的商用IT平臺。

 相關報導  Google Cloud落地大進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