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對於寬頻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時帶動光纖網路的普及,工研院光電所所長劉容生今日(7/10)表示,光通訊產業是21世紀極具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1999年台灣光通訊產值達新台幣23億元,2000年達新台幣50億元,成長率為117.39%,預估至2001年產值將達新台幣72億元。台灣光通訊產業要從提高人員素質及自動化程度做起
為配合台灣光纖通訊產業的發展,工研院光電所近兩年來專注於光纖通訊被動元件技術的研發,為展示研發成果,在今天舉行「微光學構裝式與光纖光柵式波長多工(WDM)元件」成果發表會。
劉容生表示,去年光通訊成長過熱,今年產業回溫算是正常現象,面對中國大陸光通訊業者的競爭,台灣業者應該從提昇人員素質及提高產業自動化程度做起,才能維持競爭優勢。
劉容生指出,光通訊產品少量多樣,經常需要進行新產品的開發,才能因應市場快速的變化,因此如何保持人力素質的成長,就成為新產品開發的關鍵因素;而由於台灣光通訊從業人員的薪資是中國大陸的10倍,如何提昇自動化設備,節省人力成本,也成為台灣光通訊產業競爭力的要素之一。
目前光電所有60名工程師投入光通訊元件領域的開發,預計2002年將提高至90位,為求產品性能更加完備,光電所已結合電通所、化工所、電子所從事產品研發,為求自動化能快速提昇,光電所也將與機械所進行合作。光電所已完成多項光纖元件產品
劉容生表示,光電所近期積極投入光纖光柵構裝與AWG陣列波導(Arrayed-Wave Guide)技術發展,光纖光柵構裝式技術已見突破,至於AWG則剛起步,未來在兩項技術逐漸成熟後,台灣在高密度DWDM的發展將更具成本優勢。
目前光電所已完成利用微光學元件封裝技術所製作的相關產品,包括光纖準直器(collimator)、4通道低密度波長多工模組、16通道高密度波長多工模組、極化無關型循環器(circulator)、光訊號間隔器(interleaver)等;另外,也開發成功利用光纖光柵技術製作的相關產品,如光纖光柵濾波器、增益平坦化濾波器、電動式可切換波長濾波器等產品。
劉容生說,光纖傳輸網路比同軸電纜提供更大的頻寬,光纖被動元件是其中的關鍵元件,功能是將大容量的頻寬投落到各地,也就是說假如將光纖傳輸網路假想成一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可分成許多匝道出口,被動元件就是負責交流道出口的關鍵者。
負責計畫執行的工研院光電所光通訊及半導體元件組胡杰經理表示,在寬頻通訊之需求下,建立高速光纖網路來傳送大量的聲音、影像、圖像的數據傳輸已成為趨勢,高密度波長多工(DWDM)技術就是因應此需求,發展出以多種波長頻道在同一光纖中傳輸的新方法,來解決頻寬問題。
熱門新聞
2025-02-21
2025-02-23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