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 Inc.總部近來不斷發出獲利警訊,組織是否也會面臨變動?

獲利警訊的發布,我想並不是Palm Inc.單方面的問題,全球景氣的狀況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景氣的寒冬下,獲利警訊只是小感冒,是會好起來的,並不是像外界所想的,壞到像得了癌症的地步。從執行長Carl Yankowski接手Palm Inc.以來,就一直以獲利為主要的目標。

年初時Palm Inc.將組織分為3個領域,消費、企業與平台,目前為止,這3個方向是不會變的,而且消費與企業2個領域的經營已經漸漸合而為一,在Palm Inc.內部,主要把它們分成2個領域,第一是由消費與企業所組成的Solution,第二是以平台授權為主的Platform。

到目前為止,Palm Inc.並沒有任何要再進行組織變動的計劃,之前國外的媒體曾經報導Palm Inc.即將分為軟體與硬體兩家公司,現在我可以說,這完全是100%的謠言,這個錯誤的報導其來有自,因為當時Carl Yankowski表示在獲利的前提之下,不排除做分家的動作,而媒體就將這項訊息報導出來,但事實上是到目前為止,Palm Inc.並沒有提出任何分家的計畫。分析師指出康柏iPAQ在單季營收超越Palm Inc.,妳的看法如何?

這個數字也有一些誤差在,第一是Palm OS現在在全球已有1,500萬的用戶在,而Win CE陣營的Pocket PC才剛剛突破100萬台,就成長率來看,Palm OS PDA的基數(Base)本來就大,要出現像Pocket PC的高幅度成長並不容易,單以成長率並不能代表銷售量高低。

第二是分析師評估的數字有誤差,分析師採用iPAQ的價格是499-599美元的價格,而取得Palm PDA的價格則是220美元,是Palm Inc.給配銷商的價格,剛以單價看來,iPAQ就比Palm PDA高出2倍,如果說iPAQ超越Palm Inc.的單季營收,必須要在同樣的基數才準確。競爭廠商認為Palm Inc.庫存管理不好,您如何因應市場管理庫存與價格止跌?

我坦誠之前Palm Inc.因為市場未明的關係,因此會希望透過「資產流血」的方式逼迫其他廠商出局,這是在市場未明的狀況下所做的處理,但是現在Palm Inc.不會再讓價格無止盡的下滑,Palm Inc.準備傾全力穩住價格,下一步我們才會開始尋求額外的利益、獲利來源。

現階段來看,我們確實對市場的價格反應感到驚訝,事實上,Palm Vx的定位比較接近企業用戶,而近期推出的m500、m505機種反而是開拓市場的機種,以目前市場上的Palm Vx價格來說,確實是可以購買的價格,Palm Inc.的規劃中,下一步應該是讓錯亂的價格回穩。

隨著台灣逐漸升為亞太區的一級供貨地區,我們對於庫存管理還是會比較嚴謹的,隨著市場的變化加快,我們也會加速與代理商的市場預測時間,以便可以做出最適合市場的佈局。所以妳認為台灣只有1家代理商並不夠?

如果市場在擴大,沒有1家廠商會只交給單一代理商經營的,展碁與Palm Inc.的關係絕對不是因為Palm Inc.獲利小感冒,也不是因為Palm Inc.與展碁的關係出現裂縫,而是Palm Inc.需要拓寬市場的範圍,而我們所需要的是具有解決方案能力的廠商,而且近期內就會決定。

至於是不是會選擇在中國也也涉足的廠商?目前因為還在洽談,所以還沒有定論,不過Palm Inc.希望經由台灣廠商之手進軍中國是無可避免的事,以現階段來說,我們還是傾向把台灣的經營模式複製到中國,至於售後服務、收送服務是否也一併複製?還要看廠商能力而定。企業由產品到服務在轉往關係經營的歷程中,Palm Inc.如何運作?

服務當然是必要的,Palm Inc.除了在產品方面佔有高額度外,未來將會加重解決方案與服務的整合,雖然2000年底併購Extended System準備進軍企業市場的計畫沒有成功,但是執行長Carl Yankowski表示,「就算婚結不成,Palm Inc.與Extended System還是可以當朋友」。

為了準確的切進市場,Palm Inc.選定了5個領域的垂直市場做為首波的主力,包括銷售自動化、金融、物流後勤、醫療與教育等,再透過客戶關係管理(CRM)或供應鏈整合(SCM)提供企業解決方案與服務;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在各地找到具有解決方案能力的代理商。

現在Palm Inc.在台灣的代理商展碁曾經成立展示中心(Demo Center),不過這與Palm Inc.的期望並不完全符合,因為展示中心的目的主要還是針對消費者(End User),站在Palm Inc.的角度,我們比較希望可以成立1個陳列空間(Show Room),將所有企業的解決方案擺放在其中,因為現在全球已超過1.6萬家開發商開發Palm OS的應用,他們需要有一個出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