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智慧財產權協會(IPR)的資料顯示,台灣企業軟體盜版已高達市場的53%,除了盜版問題外,再加上市場的不景氣影響下,台灣軟體市場逐漸受到波及,台灣商業軟聯盟計畫結合政府力量,進行著作權法的修正以及盜版軟體的掃除工作。
台灣商業軟體聯盟(BSA)副總裁張學謙表示,台灣的失業率節節升高,六月份的失業率更較上月提升0.29%成為4.51%,而過去市場上一項穩如泰山的高科技業如今也深受市場不景氣的波及,台灣商業軟體聯盟希望從經濟部以及內政部方面開始著手,除了敦促政府進行著作權法的修正外,更希望結合台灣警力掃除市場盜版軟體的存在。
調整台灣軟體發展環境,並加速著作權法修正
根據資策會MIC的研究調查,預估我國2001年資訊軟體業成長比率將達28.2%,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元。不過,張學謙表示,整體市場之成長仍面臨產業發展環境的限制,根據資料顯示,台灣企業軟體盜版已高達市場的一半以上,導致本土軟體市場一億五千萬美元之損失,正是政府改善軟體產業投資環境的首要問題,盜版問題影響軟體公司產品銷售利潤,使軟體研發與行銷的經費受到壓縮,一方面對軟體公司的發展形成限制,二方面也使得包括軟體研發、行銷通路等許多軟體產業就業機會受到限制。
在具體的作法下,張學謙指出,目前台灣商業軟體聯盟已結合經濟部的力量,進行相關著作權法的修正案以及企業的宣導工作,此外,台灣商業軟體聯盟更聯合內政部的保二總隊,針對全台灣的盜版情勢進行全省的掃蕩工作,去年保二總隊已成功掃蕩1000多件盜版案件,塑造一個有利於軟體產業發展生存的環境,以避免台灣經濟陷於「產業空洞化」的危機。
加速擴大台灣與大陸軟體落差,確保產業優勢
根據七月份亞格數位網針對1310位台灣科技菁英所作的調查顯示,有15%的科技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20%左右的受訪者希望前往大陸求職,有39%憂心未來的發展空間。張學謙表示,不景氣加上高科技製造業的外移趨勢,讓向來素有台灣「經濟櫥窗」之稱的新竹科學園區,今年一到六月被資遣的勞工總數已突破兩千人,產業朝向知識經濟調整似乎是再創競爭優勢的唯一機會。
張學謙表示,國內軟體人才的就業機會將受中國的影響,現階段軟體業者主要考量人才的質優價廉,而非市場大餅,因為短期而言由於大陸軟體市場仍不如台灣來的健全,其90%幾的盜版率仍遠高於台灣,短期內在軟體產業發展環境上仍無法與台灣競爭,不過台灣仍應加速擴大軟體產業發展環境的優勢差距,才能確保我國軟體產業的競爭優勢。
張學謙表示,目前台灣商業軟體聯盟將扮演推手角色,聯合政府力量加速改善台灣軟體產業發展環境,避免台灣軟體人才在大陸軟體人才的競爭壓力下,成為下一波失業人口。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