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高醫附醫今(6日)分享自家醫事憑證管理(HCA)行動化經驗,透過自行開發的高醫行動憑證App和高醫電子病歷App,一改過去需要醫事卡搭配讀卡機,才能簽核病歷的不便。現在,醫護人員用手機就能簽核病人病歷,除了從原本的6.5秒縮短為1.5秒外,更不受地點限制,免除醫生在不同體系醫院間,來回奔波的時間成本。這款應用,還難得獲得了醫生9成的滿意度。
申請還得先過嚴格資安審核,高醫附醫7次才過關
所謂行動化HCA,指的是透過手機來申請醫事行動憑證,通過嚴謹的身分驗證後,醫事人員就能利用手機來簽核醫事行為,比如病歷簽核,而不用像過去需要使用醫事卡搭配PC和讀卡機來驗證的不便。
負責高醫附醫HCA行動化的核心成員之一、高醫附醫資訊室智能研發組組長蔡文宗指出,衛福部自2016年以來,就開始建立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簽發機制,而隔年,臺中榮總和高雄榮總也相繼推出HCA行動化應用案例。
當時,「高醫附醫院長就認定,行動化是未來智慧醫院的走向。」因此,即便在HCA行動化還是草案、不知能否真的派上用場的情況下,高醫附醫依然在2018年初,推動了醫事憑證行動化專案,由資訊室負責行動化HCA的申請和開發作業。
高醫附醫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自我評量,再用自評表向衛福部申請行動憑證,通過申請後,醫事管理中心就會簽發憑證給醫院下載、並進行封包測試,由醫事憑證管理中心檢查封包格式。檢查通過後,醫事憑證管理中心才會開通認證,醫院就能開始申請行動憑證。
其中,「填寫自評表是最耗費時間的部分,占了八成申請時間。」蔡文宗解釋,由於醫事行動憑證涉及醫療機敏資料,非常注重資安;而醫院申請時,必須完全符合自評表內容上的40項安全性要求,比如定義行動憑證服務管理窗口的資格和權責、行動憑證使用管理,以及應用程式設計安全等。 蔡文宗也進一步點出其中重點,比如服務窗口應定期清查安裝於行動裝置的憑證狀態,或是行動憑證服務管理系統應設計個人資料顯示時的隱碼機制。他坦言,光是這個表格,「我們送了7次才過關。」
另一個他認為比較困難的流程,則是封包審核。醫院需提交申請封包和廢止封包,其中,封包必須包含管理中心定義的資訊和順序,比如醫事機構資訊和案件簽章值、案件內容和公鑰等。「我會建議連明文一起附上,便於管理中心解譯。」
實際稽核再三把關資安,兩支行動憑證App打破電子病歷簽章時間地點限制
於是,在去年中,高醫附醫通過了衛福部HCA行動化的申請,同時開始開發行動憑證App。「同時,我們也接受稽核,」蔡文宗指出,當時,醫事憑證管理中心也實際到高醫附醫進行資安稽核驗證,來訪視醫院的服務窗口管理狀況、行動裝置的行動憑證狀態管理,還有金鑰對產製及保護管理等。高醫附醫也在去年底,通過所有稽核驗證。
在開發上,由於衛福部提供的HCA行動憑證申請只支援兩大手機平臺iOS和Android,於是,高醫附醫IT團隊選擇了兩者的原生語言Swift和Java來開發。
「我們打造了兩個App和一個網頁系統,來執行行動憑證。」同是負責開發的核心人物、高醫附醫資訊室主任莊仙妃說,第一個App是高醫行動憑證,用來讓醫生申請行動憑證、管理帳號,或是切換院區;第二個App則是電子病歷,用來進行電子病歷簽章,這兩個App一起搭配後臺網頁的行動憑證服務管理系統,來進行身分驗證和簽核作業。
在使用流程上,醫生先透過第一個App,來申請裝置綁定(如下圖)。App會送出裝置ID和員工編號至後臺網頁系統,醫生再透過網頁系統,以實體醫事卡來驗證身分。綁定成功後,醫生可進行憑證申請,系統再封包給醫事憑證管理中心審核。 審核通過後,就會發出憑證到醫院的管理平臺,再由醫院確認、發給醫生,讓醫生綁定裝置。
之後,醫生就可使用第二個App,來進行電子病歷的簽章。莊仙妃指出,這個功能,醫生連等電梯時,都用手機來簽章,不必像過往必須待在使用醫院電腦、醫事卡和讀卡機,才能簽章。不只如此,這個App還有推播功能,透過一天兩次推播,來提醒醫生尚未簽章的筆數。
不只沒有時間、地點限制,高醫附醫IT團隊也分析了簽章速度。他們發現,比起傳統網頁電子病歷簽章的6.5秒,行動憑證的電子病歷簽章只需要1.5秒,整整減少了77%的時間成本。而且,自App上線以來,高醫附醫申請使用的醫事人員已經超過2,000多人。
「甚至,醫護人員來要求我們開設駐點服務,教大家怎麼使用行動憑證App。」莊仙妃笑著說,以往,醫護人員幾乎不會主動要求IT人員,來安裝IT系統,但這次卻一致希望採用行動憑證,可見這對醫護人員帶來極大的便利,而這款應用的流暢度和便利性滿意度,「更高達90%以上。」
目前,高醫附醫已全院上線這套HCA行動化的兩個App,在上周也開放旗下體系醫院大同和小港醫院申請,接下來則是要導入到旗津醫院和岡山醫院。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