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光電所今日(24)發表自行研發成功的「多功能數位影像攝錄關鍵模組」以及「彩色影像色調處理系統」,並展出數位錄放影機(DVR)、數位攝錄影機(DVC)等原型衍生產品,光電所長劉容生表示,今天發表的技術突破日本大廠在關鍵數位攝錄影技術方面的掌握,將有助於台灣數位影像產業開闢新商機。2001年全球數位設錄影機銷售量預計達614萬台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預估,1999年全球數位攝錄影機銷售量達284萬台,2000年全球銷售量達400萬台,銷售成長率約42.2﹪,到2001年,全球銷售量預計可高達614萬台,全球數位攝錄影機市場正快速成長。

劉容生表示,隨著數位多媒體的多元應用及數位廣播電視的開播,可以拍攝動態高畫質數位影像的數位攝錄影機(DVC),將繼數位相機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過去由於數位攝錄影機關鍵技術及關鍵零組件技術,都掌握在日本大廠中,所以台灣廠商一直沒有機會切入。

不過,在光電所研發成功數位影像關鍵技術後,情況將有所改觀,劉容生說,包括變焦鏡頭、自動對焦模組、數位影像震動補償器、即時影響處理器等重要技術,將會強化台灣數位影像相關業者的核心技術實力,並有利於加速數位攝錄影機產業的發展。攝錄關鍵模組可延伸至3D取像技術

負責數位攝錄影機系統開發的光電所光電取像部經理張志吉表示,這次發表的技術中,以「多功能數位影像攝錄關鍵模組」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數位攝錄影機中最重要的技術,並可延伸至數位監控系統、數位相機、網路攝影機、影像電話以及3D取像技術。

張志吉表示,目前開發完成的關鍵模組共有5項,

一、12倍及16倍變焦鏡頭。其中12倍變焦鏡頭適用於1/4吋38萬像素之CCD感測器,16倍變焦鏡頭則適用於1/3吋68萬像像素之CCD感測器。

二、自動對焦電控模組。該模組的功能是由影像中擷取高頻分量,以判斷影像是否對焦,並驅動對焦馬達,使鏡頭取得的影像更加清晰美觀。

三、數位影像震動補償器。對拍攝到不穩定的動態影像進行補償,使畫面的穩定度更佳,補償能力可達±14畫素。

四、高畫質影像壓縮/解壓縮模組。以MPEG-2之規格將 之影像訊號加以壓縮以利於儲存,或將壓縮過之影像資料加以解壓縮以利於編輯或播放。

五、即時影像處理器。可將感測器所擷取的訊號加以處理,使影像更清晰。兩項彩色處理技術可與數位攝錄影系統結合

在彩色處理方面,光電所彩色處理課長陳君彥表示,目前研發完成的彩色影像色調處理核心技術,包括「影像色調增強技術」及「線性喜好色調轉換技術」。

其中色調增強技術是利用半S形色調處理模式;線性喜好色調轉換技術則是使用接近人眼特性的變色區,自動作喜好色的選取及調整。這兩項技術都可與數位攝錄影系統相結合,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