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台灣區總經理許朱勝今日(7/25)表示,原先由政府推動的供應鏈計畫A計畫,並不適合做為台灣金流機制的前導計畫,反而是政府針對台灣廠商推動的B計畫更加適合金流。

政府希望能透過外商的經驗,將國外資訊流、金流與物流模式移轉到台灣來,除了2年前的A、B計畫,現在政府也希望推動金流(Cash;C)、物流(Distribution;D)等後續計畫,但IBM卻認為台灣廠商更適合推動。A計畫邀集外商,C計畫應依循B計畫

A計畫主要是針對外商對台採購15億美元以上的外商為主,總計有IBM、康柏與HP三家外商通過政府A計畫的審核,2001年7月11日,IBM正式向經濟部技術處結案,成為三家A計畫申請廠商中,第一家完成供應鏈建置的廠商,共計有台灣20家廠商加入該計畫。

許朱勝表示,在與經濟部技術處談及A計畫的後續計畫時,金流與物流機制是率先被考慮的項目,政府希望還可以再透過外商的經驗,協助台灣廠商建立相關的運作架構,但因為外商主要的往來銀行多半為國際間的大銀行,其間所採用的模式並不能完全符合台灣運作。

許朱勝的建議是,技術處推動的15家B計畫廠商,是比較適合推動金流機制的,原因是包括宏碁、台達電、大同、神達在內的15家台商,多半會與台灣的銀行有業務往來,要導入金流解決方案比較容易,與外商A計畫相較,即將推動的金流C計畫更適合台商的B計畫。複製外商物流經驗,強化進入WTO體質

除了金流的C計畫,IBM原本也與UPS等國際物流業者合作,台灣則有新竹與大榮貨運,許朱勝表示,物流雖然可以與國際物流公司整合,但是面對未來的競爭時,就必須要與當地的物流商結合,第三方物流業者的加入,將可使原廠減少流通資金,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不僅台灣加速建置物流D計畫,並且計畫在8月份順勢開動,中國方面也於日前成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正式在北京掛牌運作,目的就是為了搶進WTO後的大型物流機制,根據中國經貿委數據指出,2000年流通費用就有1兆7,88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7兆5,382億),如果每年可以省下1%,7,538億新台幣的金額也相當可觀。台灣可運用設計協同量化「轉移成本」

許朱勝認為,台灣廠商在「設計協同」的部份還是有機會繼續進行的,這與供應鏈的整合並不同,供應鏈整合後代表了資訊流的整合,節省下的是採購成本,這是形而上、可以明顯見到的,但是設計協同卻是企業對企業間的「轉移成本」,這部份不容易在價值鏈中顯現。

「如果轉移成本越高,企業間的連結就遇緊密,即使另1家廠商有更低的價格,原廠也不見得會捨原有的合作廠商而就新廠」,許朱勝如是說。正因為轉移成本不容易被量化,部份廠商希望透過與交易市集整合的方式,以買方力量達成,但是速度、成本、數位神經系統都是考量,當下游廠商進行系統的轉換與統整時,許朱勝說,「那就像替企業剝了一層皮」。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