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恩主公醫院昨(20日)揭露三大臨床AI應用,分別是可幫醫生快速分類的國際疾病分類診斷碼(ICD-10 CM)推薦系統、即拍即錄的遠距傷口照護系統,以及醫療語音平臺,能快速「聽寫」護理人員的工作紀錄,不僅通曉中英夾雜的句子和術語,準確率還高達95%。恩主公醫院要用這些AI,來搭配將正式啟用的門診大樓,推動醫院智慧化。
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指出,三年前,新門診大樓設計時,就定位為智慧型大樓,後來也導入了尖端醫療儀器和系統,比如智慧床邊系統、自動備管系統等。「但我們認為,不只門診要智慧化,整個醫院都要智慧化才對。」於是,恩主公醫院找來緯創醫學科技公司,多次討論後,雙方鎖定了三大醫療難題,要用AI來解決。
幾秒就能從上萬個疾病分類診斷碼中,找出最合適者
首先要簡化複雜的疾病診斷分類。吳志雄指出,過去數十年來,恩主公醫院一直採用前一代疾病分類碼ICD-9 CM,「但為了與國際接軌,幾年前升級至ICD-10 CM。」有別於第9代,第10代的診斷碼數量近7萬個、是前一代的5倍,而編碼的組成規則,也有極大差異,比如總字元數從最多5個,增加到最多7個,也採用了更多英文字母和數字的組合等。他指出,ICD-10 CM的高複雜度,讓醫生看診時,需花更多時間來選擇正確的編碼。
參與這次開發的核心人物、恩主公醫院醫務部主任暨一般外科主治醫生張漢隆也指出,因為過於複雜,有些醫生看診時,會先選擇疾病分類相近的診斷碼,之後再由醫務部人員來核對、找出正確的編碼,「十分耗人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團隊用過去幾年累積的數十萬筆分類正確的資料,來訓練一套自動分類系統,可在醫生輸入患者病症後,自動根據該患者的病歷資料、檢驗資料、手術內容和病理紀錄等,來推薦最合適的少數代碼(如下圖)和說明,供醫生選擇,只要幾秒就完成分類工作。
反觀,傳統方法則是在輸入病症關鍵字後,跳出大量相關的診斷碼,醫生得自行一一挑選(如下圖)。
張漢隆指出,經過1、2年開發,這套推薦分類系統已於今年第一季上線,整合到恩主公醫院的門診和住院系統。目前系統準確度為85%,「還在微調中,目標是要達到90%以上。」
他也表示,正確的ICD-10 CM,不只能降低雙重確認的人力成本、提高疾病分類準確性,未來還能串連手機App,當患者踏出醫院時,能根據所患病的分類來發送衛教內容。
不只如此,「正確的診斷碼,未來也能在申請健保診斷關聯群(DRG)給付更順暢。」因為,有別於傳統論量計價的給付方式,DRG支付點數計算方式,會根據住院病患的條件(如診斷、手術或處置等)來分群,再依據這些群組的醫療資源使用,來訂定支付點數。也因此,正確的疾病分類,將有助於DRG給付申請。
甚至,ICD-10 CM推薦系統,「未來也能改善患者排隊報到的時間。」張漢隆解釋,一般給患者的看診報到時間,是根據特定醫生和科別的平均值來計算,但要是能了解患者歷史病歷的診斷碼,就能更精準預估看診時間,來推算每位患者的報到時間。在他看來,這套系統有許多可行的應用場景,「是智慧醫療的根基。」
10秒紀錄傷口資訊,遠距照護新助手
恩主公導入的第二項AI應用,則是耗時兩年、利用兩萬多張傷口照片訓練而成的遠距傷口照護系統。張漢隆指出,這個系統主要是來改善遠距照護服務,醫護人員訪視臥病在床的患者時,可用手機來拍攝患者傷口,系統就能根據照片來判斷傷口部位和大小,完全不需要比例尺(如下)。
而且,在拍攝的同時,傷口照片會直接傳送到醫院的傷口專科系統,讓院內的醫生檢查、決定後續治療方法(如下)。
在醫療系統中,點選遠距傷口,就可查看如下圖的傷口照片。
張漢隆解釋,這套系統解決了過去傷口照護的不便。首先,以往不良於行的民眾要檢查傷口時,比如安養院長褥瘡的長者,就得靠救護車送到醫院就醫才行。又或者,當護理人員探視偏鄉患者時,用手機拍攝傷口照片後,還得傳送到醫生的Line群組,來討論後續治療方法,「這些資訊並未被正式記錄。」此外,就算拍攝傷口照片、上傳到醫院專門的資料庫後,還需要5分鐘才能傳送到醫療資訊系統(HIS),讓醫生檢視。
為改善這個情形,恩主公醫院和緯創共同開發這套遠距傷口照護系統,只要10秒鐘,醫生就能在HIS中檢視。不過,緯創也坦言,該系統目前只能辨識傷口大小,還未能判斷傷口類型和深度;這也是雙方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能聽懂中英夾雜專業術語,用口說就能記錄護理工作
另一個導入臨床的AI系統,則是醫療語音平臺。這個平臺搭配耳機和麥克風,護理師可以改用口說, 來記錄護理工作內容、調閱資料。過去,護理人員替換患者點滴、注射藥劑後,還得回到護理站花2個小時,來記錄到患者的電子病歷中。現在可以直接在病患床邊,一邊觀察,一邊口說來記錄。
起初,緯創表示,為了訓練這套語音辨識系統,他們首先收集了2萬多條詞彙,並以這些詞彙與恩主公醫院設計了1,000個句子,由醫院8位護理人員來唸這些句子,再利用這些語音來訓練系統。 完成後,這個平臺就部署到恩主公醫院的醫療系統,開始上線使用。護理人員直接在病床旁邊打開護理車上的系統,先用語音指令選擇要輸入的欄位,再說出中英夾雜或縮寫的術語,自動輸入到對應的欄位中(如下圖)。
恩主公醫院護理部主任詹碧端指出,系統剛上線時,準確率才75%,但目前已超過95%,普及率也達7成。未來,她希望這套系統可用於更多場景,比如連結遠距照護的居家護理師,讓護理師也可用說的,來記錄病患狀況。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