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Craig Barrett今日(7/30)在台以「Investing in the Digital World」為題發表演說,呼籲台灣應以過去的製造經驗為優勢,向網際網路相關設計、發展與製造轉型。
Barrett在例行性的巡訪中,選定台灣為亞洲的第一站。Barrett強調,自1985年以來,全球的景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糟過,雖然景氣不佳,但是台灣有絕佳的製造優勢,應該利用Internet轉向e化企業、服務事業與頻寬的增加、佈建。景氣不佳的時代,技術投資更不能停
他首先以半導體為例,過去數年,半導體的年複合成長率幾乎維持在17%以上,但今年,半導體事業很可能要下滑20-25%,依他的估計,最快也要到2002-2003年才能恢復成長;另一個例子則是電信事業,目前電信產業的資本投資過大,比重更高達營收的35%,且多半是地上與海底的光纖佈建,使用率僅有15%,無形中造成浪費,因此勢必面臨削價競爭。
雖然景氣不佳造成許多產業成長下滑,但是投資卻是必要的,因為「不景氣會終止,但是企業投資向前的動力卻不可以停止」,Barrett認為,1家企業一旦停止技術的研發,不論景氣的好壞都會被市場淘汰,科技技術的研發不論對PC、半導體或電信來說,都是同等重要。
不過依目前的景氣狀況來看,幾乎是高科技產業所帶動的,PC的景氣回復很快,2個月就可以正常,但是通訊卻需要6-8個月,因為需求已經減緩,而庫存出清不易造成恢復遲緩。網路真實存在,5-10年內進入爆發期
Barrett與日前在美國演說時的論調一致,他仍相信Internet是未來趨動成長的主要因素,網路不僅是資料的傳輸媒介,未來更可能是家庭娛樂事業的發展重鎮,在全世界的媒介當中,Internet的使用者真實的存在,且其間的交換、替代能力相當活躍,沒有理由認為他會消失。
Barrett以2分鐘的時間單位比較Internet的真實性,在日本的NTT DoCoMo,每2分鐘就可以增加50萬的用戶、eBay的B2C網站上,就有1,400個產品展開拍賣、全球賣出1,500支手機、而Amazon.com則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11,000美元的訂單,網路是真實存在的。
以網路使用人口的增長率來看,Barrett提出表示,亞洲地區的網路使用人口每年以45%的速度成長,預計到2004年時,亞洲地區的網路使用人口就可以到達4億人,成長相當快速,如果再搭配上其他網路的相關應用,商機更是龐大,未來的5-10年將是Internet的爆炸期。英特爾下一步計畫:串接全球伺服器
Barrett表示,快速發展的Internet,有一項重要的因素是「運算」,目前全球的網路運算全是在伺服器上,因此英特爾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透過網際網路,將全球的伺服器進行串連,以便建立起全球的IP網路,同時以資料分別封裝交換的方式,在Internet上做轉換。
在這個全球伺服器串接的前提下,計畫將包含兩個部份,第一是電腦運算,第二是通訊架構,未來的企業都將利用網路進行交易,即便是目前,B2C的能力也是微乎其微,90%以上的比重仍然是B2B的交易,英特爾希望利用全球伺服器的串接,高度佈建Internet事業。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