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Craig Barrett、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以及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今日(7/30)就「台灣的競爭優勢與未來走向」展開論壇,咸認為.com在未來的5-10年將有高度的機會。.com還有成長空間,泡沫化是環境不成熟
毛治國認為,大環境的不夠成熟還是促使.com出現泡沫化的主因,其實.com公司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舉例來說,.com公司視為命脈的頻寬不足,就是一個環境的問題,以目前不景氣的狀況而言,IT的投資當然不可少,頻寬的投資雖然是新需求,但效果卻是立竿見影。
過去.com產業之所以會產生泡沫化,第一是大環境不夠成熟,因此使.com綁手綁腳、難以發揮;第二則是.com發展初期過度看重商業營收數字,因此使.com公司的體質失衡,走上失敗一途。
施振榮則表示,台灣過去的技術都是在應用方面,但在未來的網路時代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發明,而後再將它應用在其他領域上,IT時代需要高科技促使知識的發展,而.com公司就是最好的證據,集高科技於一身的.com公司,其間所運行的,就是知識的分享與發展。
Barrett認為,網際網路在未來的5-10年當中會發展快速,就是說,歷經一場.com的泡沫化後,未來的5-10年將進入爆發期,不過Barrett與施振榮卻同樣認為,.com公司的創辦人都過於年輕,缺乏了永續經營企業的概念,因此找不出應用及良好的發展模式,所以失敗。市場需求已存在,良好的運作模式更必要
毛治國舉出日本NTT DoCoMo的成功模式為例,.com公司的經營就是要找對經營模式,且不能過度看重商業營收數字,因為.com的市場需求已經存在,但是良好的模式卻還在摸索,NTT DoCoMo就先建立起完整的帳務系統(Billing System),以此做為刺激市場的誘因。
毛治國同時提出建言,.com公司必須仔細思考與電信、寬頻業者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說,.com公司最仰賴的頻寬部份可以由電信業者取得,可以為.com公司解決泰半的環境問題,施振榮則認為可以引進新的科技、新的技術,不僅僅是.com公司,同時也讓台灣產業向下紮根。
Barrett認為,不論是.com公司或是台灣的產業,在不景氣的時代更不能停止技術的投資,尤其在Internet上,它很有可能是未來刺激景氣復甦的重要工具,而且與網路相關的廠商都需要技術,以英特爾來說,今年就投入40億美元的金額在技術研發,積極卡位網路事業。服務與創新、教育及研究都是成功的要件
在Internet的趨動下,Barrett認為服務與創新、教育與研究都是未來.com公司或產業界成功的要件,當公司具備創新的能力以後,接下來就是智慧財產權的部份,這與研發能力形成了三角的連動,而教育、人才更是因為全球化的影響,將會在區域間造成大幅度的流動。
Barrett強調,台灣產業其實不需擔心因為製造業的出走而空洞化,事實上,數年前的美國也同樣面臨同樣的問題,時至今日,證明美國經濟仍然是全球重要的指標,因此,台灣企業也需要迎向成長、重新思考Internet的機會,而不是只固守著過去的經濟或PC製造實力。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