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在遊戲代理發行市場耕耘多年,陸續投資培養自己的研發團隊或工作室,逐漸走向發行代理和研發並進的遊戲公司,請問投資研發團隊的這個想法是否有什麼策略考量?這兩者未來佔智冠營業比重?

雖然智冠累積了多年的通路銷售經驗,但我認為通路是可以被取代的,只要廠商願意投資金錢和人力,度過短期的虧損,很快就可以趕上來的。

和通路事業比較起來,從事研發工作進入門檻高,所需的時間和投資成本相對較大,累積的技術短期內取代,且無法在短期內從市場上所有自製產品中脫穎而出,我們希望在技術層面也建立進入門檻,和其他廠商有所區隔。

7年前智冠就去大陸佈建通路,也繳了不少學費,當時兩岸遊戲市場開始起步,並看準未來兩岸的市場潛力,開始調整自己的策略,以利用自己的通路優勢來銷售自製產品,可以提高公司的獲利能力,於是開始進行轉型,展開研發團隊的投資,並在大陸廣州成立培訓中心。

目前智冠的營收中,代理產品收入佔60%、自製佔30%,雜誌和其他則佔10%,而自製的軟體產量陸續增加,以毛利70%來看,未來自製的營收比重將提高。智冠今年推出多款自製的單機版遊戲,而自製的兩款線上遊戲產品也在市場上流通,你認為線上遊戲市場會不會影響單機版遊戲市場?

因為台灣遊戲廠商陸續推出線上遊戲,並以猛烈的行銷攻勢刺激市場,使得原本的單機版市場多少受到影響,而今年暑假智冠推出線上遊戲「金庸群俠傳Online」獲得好成績外,也推出不少款自製的單機遊戲,以多款遊戲來累積銷售量。

智冠未來將以自製遊戲軟體為主力,以代理產品的收入來分攤一些管銷費用和自製遊戲產品的風險,而線上遊戲市場發展腳步快,屬於高門檻高獲利事業,未來將加強產品的技術,並加大和其他廠商的差距。

以智冠來說,最大優勢在於擁有10000家產品通路,且跨足非傳統通路如大賣場、電子資訊門市等,若每套產品退貨率約40%,退貨進行庫存管理,並做二次行銷,收入大多可抵過租用成本。台灣遊戲市場開始熱絡,許多遊戲研發廠商紛紛推出自製的遊戲軟體,智冠以何種策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獲利?

以遊戲研發起家的大宇來說,一年推出的遊戲數量不多,但每套可能都有不錯的銷售量,而每套的研發成本也都有1000萬以上的金額。

智冠過去遊戲的研發成本介於300萬到1000萬之間,現在為提高遊戲產品品質,將研發預估成本提高到500萬到1500萬元間,開發週期也從過去的6到8個月,縮短到4個月左右,每年平均可產出10套左右的自製遊戲。

我認為產量大並不代表品質不好,雖然有人批評智冠自製遊戲品質不佳,但遊戲的延遲使得獲利機會少,智冠將以量來取勝。大陸遊戲市場是所有海外遊戲大廠覬覦的對象,以你的觀察,台灣遊戲廠商和國外廠商競爭利基為何?

台灣遊戲廠商在市場中彼此競爭,在大陸市場面對的是全球的競爭,廠商彼此的合作是重要的,雖然不少廠商都推出武俠風的遊戲軟體,華文題材具有獨佔性,但這是台灣廠商不可取代的優勢,如何區隔產品是廠商需要傷腦筋的。

智冠去大陸時間早,為降低代理風險,故以積極擴大通路為目標,在大陸已有20000個通路,可說是香港和大陸最大通路商。

對智冠來說,在大陸市場最大的優勢還是在通路資源,以建置華人最大物流系統為目標,結合代理和自製的遊戲軟體,加上分佈大陸各地的銷售點,這是也國外廠商無法做到的。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