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C產業走過20年,處於轉型關鍵時期的台灣,正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今天(7/31)表示,利用中國資源、形成全球分工,已成為台灣將PC產業走向下一階段的重要議題,有待企業界共同努力,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則自信滿滿地表示,台灣繼續朝向研發、創新前進,將可望在5年內趕上中國。台灣PC產業應在行銷、研發、服務及技術進一步提升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小組(NICI)民間諮詢委員會今日舉辦「台灣PC20禮讚」活動,回顧PC產業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方向,台灣與中國的競合關係成為會場關心的重點,中國廣大的市場、便宜的人力資源,對比上台灣的製造彈性、市場回應速度(Time to Market),誰是贏家?未來的3-5年內將可揭曉。

施振榮表示,台灣在幾次的景氣起伏中,憑藉著創業精神、活力、製造彈性及市場速度等特點,平穩地度過艱難時期,台灣的PC產業因為有這些優勢,因此在景氣不好的時候,虧損比別人少,在好的時候,也好得比別人快。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走過PC產業20年大風大浪的台灣,其實可以冷靜面對。

施振榮說,中國是競爭對手還是可供台灣運用的資源,將在幾年內得到答案。台灣應在行銷、研發、服務以及製造技術方面再做提升,如何利用大陸資源,進行全球分工,讓台灣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將有待台灣的資訊產業一起努力。

施崇棠則認為,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得企業可以透過網路進行管理,台灣也在創新思維中,進行技術及管理的革新,台灣過去在PC產業所培植的優勢,將藉此進一步發揮。他認為,台灣只要繼續在研發、創新上下功夫,將可在5年內趕上中國大陸。台灣25年前種下PC產業種子,造就全球PC的普及

說起台灣PC產業的發展,做出第一台中文PC的施振榮感到相當自豪。他表示,如果沒有25年前,神通與宏碁引進微處理器,如果沒有Acer小教授電腦得到世界肯定,台灣的PC產業將不會有目前的榮景,而如果沒有25年前由李國鼎等人種下的種子,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同樣不會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施振榮說,1982年,他到美國康柏(Compaq)參觀,看到PC相容的電腦受到相當的歡迎,因此在回台後才與工研院電子所合作進行PC的開發,1983年開發出來後,開放給台灣5家電腦廠商生產,因此PC產業才逐漸形成氣候。全球PC的普及,也由於有台灣25年前種下的種子,才會如此快速地發展。

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表示,PC讓許多國家找到可以參與世界競爭的機會,而台灣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台灣20年來的發展已經成全球PC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台灣因PC而延伸出的原物料、零組件、周邊、軟硬體,以及全球的行銷通路網,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串連成一個緊密相扣的產業鍊。

英特爾總裁貝瑞特也表示,PC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產業,而台灣在全球的PC界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同時幽默地說,美國下星期才要舉辦PC20年的慶祝活動,而台灣已提前一步舉行,可見台灣的PC產業果然是Time to Market。貝瑞特:台灣未來的競爭實力還是在於創新

貝瑞特指出,PC走過20年,正是充滿年輕活力的時候,有人說PC時代將結束,有點言之過早。未來的PC將走向延伸PC的時代(Extended PC Era),PC將成為工作、娛樂、行動商務等應用的中心。藉由多功能的整合運用,人對PC的需求將不亞於電視,PC的銷售量也將超越電視機。

而對於台灣如何在未來充滿動力的PC時代競爭,貝瑞特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新,如此台灣才能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再度取得勝算。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