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康國際與Veritas、Legato、Tivoli是處於什麼樣的關係?

其實在儲存軟體的領域中相當廣泛,飛康國際與Veritas、Legato、Tivoli的關係非競爭,而是共存的態勢,在儲存環境中,儲存軟體的目的就是在管理,飛康國際的IPStor只管理到儲存架構中的磁碟(Disk),而Disk當中的Data、檔案,就是交給Veritas、Tivoli來管理。現在的企業多半已經意識到儲存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儲存軟體的重要性要超越儲存硬體恐怕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我預估最快也要到2002年中以後,儲存軟體才有爬升的趨勢。

從我們IPStor的產品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就是強調網路協定(IP)的傳輸,我們利用軟體將伺服器、交換機(Switch)整合在一起,架在企業或IDC的網路當中,藉以傳輸網路中的資料,和其他EMC、IBM、HP、N/A不一樣的是,我們是透過軟體來傳輸管理資料。飛康已與Storage Access結盟,雙方是否有意進軍台灣的SSP?

與Storage Access結盟是在國外的宣布,目前台灣還沒有具體的計劃,Storage Access對台灣的儲存服務供應商(SSP;Storage Service Provider)相當有興趣,動作也相當積極,但是截至目前,台灣還沒有進一步的計劃,不過SSP卻是飛康今年下半年相當重要的目標,現在包括中華電信的HiStorage也將在9月開幕,而總理電子服務也即將成為飛康國際的用戶。

現在提到SSP,針對的都是原本主機代管的客戶,但是飛康所看到的市場,希望可以從主機代管擴散到Internet的使用者,簡單的說,就是只要有頻寬就會有儲存,如果思科執行長錢伯斯預測的未來頻寬會免費,那麼未來的儲存就會像水、像電一樣,使屬於公用的、以量計價的,現在SSP所提出的帳務系統不僅需要有硬體,還要有軟體可以負責計價、管理。在市場經營上與IBM、EMC、HP又有什麼不同?

飛康是站在第二線的支援角度支援我們的通路商,飛康並沒有直銷的機制,因此必須全數由通路商在市場上推廣,早期飛康剛成立的時候連網站都沒有,只能靠著業務人員以過去的人脈推展業務、讓End user知道飛康的產品,現在飛康希望能透過通路產生需求與應用。

這樣的方式當然也牽涉到相當重要的服務能力,飛康希望可以透過經銷商的通路管道維持服務體系,因此我們進行相當多的教育訓練,目的就是在協助經銷商快速獲得飛的技術支援;至於EMC硬體產品在出貨時就包含一個服務碼的作法,目前飛康還沒有這樣的機制,因為EMC限定客戶必須Call回EMC全球的客服中心,但飛康寧可將服務下放到地區去。就你看來,網路儲存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不可否認的,現在企業中最多的架構還是直接附加儲存(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只要有頻寬,網路儲存的機制就不會消失, 其實可以觀察的一點是,過去大家說PC是無色無味的,因為你放進了Windows作業系統,它就是一台Windows PC,放進Linux,它就是Linux PC,但是PC並非全然的無色無味,在某些特定的領域,它還是有它的瓶頸存在。

可是網路儲存就不一樣了,它必須是一個開放的、跨平台的架構,這其中包括了3個元件,第一是儲存設備的虛擬化(Virtualization),第二是大批檔案的預知(Provisioning),最後才會進入作業系統的整合,如此一來,企業才有絕對的控制權,可以瞭解資料的來去,當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儲存架構而將其塑造成型的時候,儲存設備就是最無色無味的,成為資料最終的歸屬地。除了IDC、SSP、企業外,儲存是否有其他的商機?

家庭!以目前美國地區來說,Home Networking的情形相當普遍,原因是美國家庭絕對不只一台PC,除了PC,還有其他包括PDA、數位相機、手機等IA產品會在家庭中出現,但這些設備需不需要儲存?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些強調輕、薄、易於攜帶的設備不可能像儲存設備一樣加上一片厚厚的網卡、光纖卡,如何解決消費性電子的儲存就是一大商機。

只要這些消費性電子(CE)產品進入普及化,網路儲存就會出現一場大變革,其實這些儲存還是離不開無線、網路、頻寬的,舉個例子來說,10幾年前台灣開發出來的10MB硬碟造價10萬元,到了今天,10MB的硬碟可能裝不到5首MP3的歌曲,這就是儲存的變革,在我的預測中,未來1個家庭至少需要1個TB的儲存容量,才足以涵蓋所有的儲存需求。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