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入口網站、擁有2000多萬免費電子郵件註冊用戶的新浪網,於8/3宣布,在保留其免費郵箱服務的基礎上,正式推出郵箱收費服務。新浪加入郵箱收費行列,免費郵箱大幅縮水成為眾矢之的

本來電子郵件服務收費,已被認可是網路業者為求生存而必然要走的一步路,舉世網民對此也多少心知肚明。不過新浪網這一個片面宣布收費的行動,卻引來網友的撻伐。

新浪網的收費信箱與其他業者比起來,並不算特別貴,10M的空間使用一年收127.75元人民幣(365天x0.35元;幣別下同)、50MB一年收474.5元(365天x1.3元)、100MB則收730元(365天x2元)。與之前率先開始收費的電子郵箱服務供應商相比,21CN是每月20元、263是每年180元,163.net則是普及型每月5元、精英型每月120元。

主要遭人詬病的是,新浪表示,根據統計,目前98%的新浪用戶其郵箱使用容量低於5MB,所以新浪網決定將從9月15日起將現有免費郵箱容量縮減到5MB--僅原來的十分之一。新浪成為第一家在推出收費郵件服務時,將原先的免費服務大幅縮水的業者。這個決策過程顯然不會先跟網友/使用者商量,因為站在服務供應商的角度,新浪可能會覺得自己推出免費服務時沒跟哪個使用者商量過,那麼更改免費服務內容,應該也沒哪個人有什麼立場來予以反對。

但是新浪網當初以50MB超大容量免費郵箱為號召,從1999年底開通至今,已迅速吸納了超過2000萬的註冊用戶,成為中國擁有最多用戶註冊資料的服務供應商;50MB這樣容量的免費email信箱可能是舉世無匹,才使得許多網民甘願將個人資料填到新浪的資料庫裏,註冊成為新浪的客戶。

對於眾多身為學生的用戶來說,50MB的信箱可能成了他們個人的資訊櫃,把「電子家當」都存在裏面;一旦收費後,要維持這些龐大的個人資訊,卻要開始每年交上數百元的費用,不少學生可能要大歎負擔不起。

不過,為了貫徹服務有價這個原則,新浪網所配套設計的付款方式相當靈活,堪稱可圈可點,力求「確實把網友的錢收到口袋裏」;目前新浪收費郵箱採取網上支付、郵局匯款、銀行電匯等購買方式;8月中旬以後,還會提供貨到付款及在各大軟體專賣店、各新華書店及網吧購買帳號卡等方式。用戶認為郵箱空間應視為新浪贈與網友之物,任意撤銷乃違約

因此,好些新浪網用戶聲稱要告新浪網推出收費郵箱這件事是「單方面違約」,是一種欺騙行為。

這些網友(據報導指出其中包括執業律師)認為,佔據著一定網路空間(硬碟儲存空間)的電子郵箱本身不屬於電子服務,而應視為一種財產。用戶一旦註冊獲得了免費郵箱,應被視為新浪給用戶的一種贈與;而免費信箱可以使用,就代表了這筆「財產」的所有權已從新浪轉移給了用戶。

按照中國《民法》的規定,贈與財產轉移給被贈與人後,贈與人一般不得任意撤銷贈與。所以,雖然用戶在申請電子郵箱時已認可「新浪各項電子服務的所有權和運作權歸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條款,但這是指「電子服務」的所有權,而並非針對免費郵箱這種「財產」。新浪若擅自將50MB免費郵箱縮減為5MB,是對贈與的單方面撤銷,應視為違約。

不過也有中國政法大學民法教師及執業律師認為,虛擬的郵箱不能構成民法意義上的有形財產,免費郵箱應視為新浪提供的「電子服務」,或只是由用戶獲得使用權,因此若以片面撤銷贈與為由,追究新浪的責任,恐怕網友的勝算是不大的。電子服務收費乃大勢所趨,業者應加強重視網友權益維護

除了想控告新浪網欺騙的網友以外,還有部份使用者所問的是:「交了錢以後的使用者能得到哪些升級的服務?」比如,當用戶在收費郵箱裏收到了帶病毒的郵件時,當用戶的重要信件因系統問題沒有寄出時,當用戶偶爾因打不開郵箱而錯過重要郵件時,或當他們頻頻收到廣告郵件、個人資料及隱私可能遭郵件服務供應商予以出賣或洩露時,用戶能夠向收費的服務供應商要求些什麼呢?

這些都屬於用戶權益,卻在許多網站收費郵箱的使用條款中,卻把上述情形列為免責事項,顯然並未保障到消費者的權益。

看來,從新浪網郵箱收費一事開始,中國網民們對於免費或是收費電子郵件服務的爭議與質疑,還將一幕幕繼續上演。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