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僅台灣廠商紛紛前進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國,連臨近的日、韓廠商,也都集結到中國,但礙於中國政府的法令問題,目前進駐的廠商多半面臨資金無法匯出、政府主導過多科學城而稀釋群聚經濟效益等問題。廣州科學城2002年產值30餘億人民幣
在1998年12月仿傚台灣新竹科學園區規劃建置的「廣州科學城」,10月之前將有台灣的光寶集團、樂華電子、南方高科等3家廠商正式投產,整體規劃的用地佔37.47平方公里,初期開發的用地僅4平方公里,另外還有LG拓普通訊、松喬電腦等14家廠商進入開發。
截至目前,「廣州科學城」的總投資金額已超過4.15億美元,另外還有100餘家廠商計畫進駐,預計2002年,「廣州科學城」的總產值可以超過人民幣30億元,2005年時,位於南方的廣州將成為製造中心,總產值達到300億人民幣,並佔整個廣州市經濟發展的2成。
早在「廣州科學城」開始規劃的1998年底,台灣的資訊廠商幾乎已進駐中國各地,南中國的廣州、深圳、中山、龍華等珠江三角洲一帶,幾乎成為台商聚集的地區,南中國儼然成為主要的製造中心,有鑑於「科學城」外的製造基地,「廣州科學城」希望定位為研發中心。中國政府大權在握,台商進駐兩面為難
目前中國政府在蘇州、上海、廣州等皆主導了多個「科學城」的發展,大眾集團董事長簡明仁就認為,中國的地方政府雖然提供多項的租稅優惠,但是大權在握的中國官方,卻可以運用公權力,隨時再開設「科學城」,對進駐的台、日、韓商而言,都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拿蘇州的科學園區來說,先前由新加坡政府主導的「蘇州科學園區」吸引眾多的台商進駐,連大眾集團也因為第三方官方政府主導的關係而進駐「蘇州科學園區」,但不久後,中國政府在附近開設「蘇州科學新區」,以更優惠的方案再次招攬廠商進駐,讓許多廠商疲於奔命。
簡明仁指出,目前進駐中國的廠商,多半因為所賺的錢無法匯出,因此必須與中國當地廠商合資,而且持股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一旦廠商選定了生產基地並開始建置,這筆金額都是相當驚人的,如果中國政府可以隨時開設「科學城」,對於進駐的外商都是兩面為難的。生產基地較不受限,聚集經濟才是重點
光寶集團表示,事實上,生產基地位於何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創造出「聚集經濟」,才有辦法在中國低廉的人力成本基礎上,再增加更多的附加價值,37.47平方公里的「廣州科學城」與776平方公里的新竹科學園區相差超過20倍,價值還需要其他因素加乘配合。
不論是「科學城」或是科學園區,重要的價值都在於「聚集」所產生的效益,美國綿延150多公里的矽谷,正是因為聚集所以產生了效益,不過面對開設在即的「廣州科學城」,光寶集團仍認為,科學城外的製造經濟已有基礎,未來科學城內的經濟應該要鎖定在研發領域。
熱門新聞
2025-02-23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