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取中國大陸市場訂單,經濟部國貿局打算進一步放寬大陸經貿人士來台採購資格限制,除調降來台採購的金額門檻外,也將一併取消「為驗貨需要者」的資格限制,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近期內將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研商資格放寬事宜。採購金額門檻將分別降低為20萬美元及10萬美元

台灣現行法令僅允許對台灣有實際採購行為者,來台從事經貿性質的參觀訪問、參加會議及驗貨,對於來台採購者過於限制;而中國又是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唯一高度成長的市場,近兩年中共中央逐步下放進出口權與民間企業,中國企業可在「自營」範圍內自由進出口物料,釋放出來的訂單相當誘人。

根據經濟部統計,2000年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採購、驗貨及相關活動者僅672人次,占2000年台灣核准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經貿活動人數10.5%。因此為讓具有潛在採購能力的中國經貿人士也能受邀來台洽商,為台灣廠商爭取可能接單機會,台灣國貿局研擬擴大放寬大陸經貿人員來台限制的可能。

目前國貿局的初步方案是將原來「大陸地區經貿事業對台灣地區公司最近1年或前3年採購金額達50萬美元以上」,以及「大陸地區經貿事業對台灣地區公司單次採購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為驗貨需要者」的規定,分別調降到20萬美元及10萬美元,並取消「為驗貨需要者」的資格限制。中國外貿經營權下放將釋出龐大採購訂單

國貿局表示,全球經濟成長率自2000年的第三季起,開始出現減緩趨勢,根據華頓計量經濟預測協會(WEFA)預測,2001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期會降至1.7%,日本、歐洲經濟成長也會受波及而下跌,美國經濟衰退已引起亞洲國家出口減弱,由於台灣以美國、亞洲等地區為主要出口市場,對外貿易將首當其衝。

而在國際一片不景氣聲中,大陸經濟卻預估仍能維持一年7%的成長,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唯一仍被看好的市場。

國貿局表示,由於近年來中國因應加入WTO及拓展對外貿易,已陸續開放國有大型生產企業、科技單位及私營企業等,可經營自用或自產產品的進出口業務,並已享有採購自主權,目前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大陸生產企業業已達1萬多家,此一趨勢將會繼續成長,採購能力不容忽視。

國貿局表示,目前世界前50大零售業者,包括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日本的伊藤榮堂等知名業者,已經有70%在大陸與當地企業以合資方式經營。大陸外貿經營權的開放及零售業的興起等,將衍生相關產業龐大的採購商機。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