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日(10)表示,今年是科技業很壞的一年,近期來看,企業的存貨是直接原因,有80%的公司存貨太多,但他仍感到樂觀,他認為,庫存問題終會隨時間逐漸去化,從整體半導體產業來看,雖然第三季比第二季壞,但第四季會比第三季好,明年更會以每季數%的速度逐步上升。下一波科技應用未明,科技業發展趨緩
張忠謀今天出席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兩岸三地產業環境發展研討會」,從科技觀點發表對半導體及兩岸科技產業的演講。
張忠謀表示,無論近期或遠期,他對半導體產業都抱持樂觀,近期的庫存壓力終會有用完的一天,如果用不完,也會有拋售的動作,所以半導體業不用擔心沒有生意作;遠期來看,在技術發展方面,摩爾定律10年內仍將繼續適用,但如何應用會是影響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張忠謀說,技術必須要有應用,沒有應用也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技術也無用武之地。在PC減緩、網路泡沫的此時,下一波的應用現在還看不出來,這也是造成目前科技業發展減緩的原因之一。經濟誘因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張忠謀說,回顧過去半導體的應用發展,46年前半導體的應用範圍僅限於軍事國防、監聽設備及電晶體收音機使用,1960年起才開始在大型電腦上大量應用,以幾何級數成長,下一個應用則出現PC及汽車方面,接下來還包括電視機等消費產品,不過當時PC仍是半導體技術最大的應用。
張忠謀說,近幾年半導體的應用進入電信通訊及網際網路領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目前也陷於停滯狀態,就像1976年時想不到PC的出現一樣,現在也還看不到下一波的應用會是什麼?這讓台灣的製造廠商有些憂慮。
不過,張忠謀認為,在經濟誘因的驅動下,應用自然會跑出來,所謂的經濟誘因就是「人要發財」,人為了發財進行創新,也因此可期待每幾年都會有創新的應用出來,帶動產業的下一波景氣發展。由於人一直會有經濟誘因存在,所以對於半導體的遠期發展可以抱持樂觀。張忠謀:中國科技業可能在10年內趕上台灣
張忠謀表示,台灣科技產業面臨「層次不夠高」的問題,並非技術方面層次不夠,而是台灣科技業始終不在最值錢的價值鏈上。他認為,「可受保護」的技術產品才最值錢。若企業發展的技術「保護不高」,就會很容易讓競爭者進入,例如目前台灣的PC產業就面臨中國大陸的激烈競爭。
張忠謀表示,苦心經營的中國大陸可能會在10年內趕上台灣,台灣目前大部分產品仍屬於較低層次,中國相當可能取代,雖然品質沒有台灣好,但在價格上可能擊敗台灣。
要確實維持台灣科技業的競爭力,創新的能力必然要具備,但張忠謀認為,如何將創新的技術產品加以保護更重要,他建議台灣科技業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保護」,一是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台灣的法令還不夠;一是縮短產品生命週期,以速度讓對手無法追趕上。
張忠謀認為,在教育、文化的影響下,台灣人才的創新能力仍不足,說到創意還是要看美國矽谷,而中國則是相當好的製造基地,他認為,藉由美國、台灣、中國的結合,可以開發出真正「尖端、值錢」的科技。
熱門新聞
2025-02-23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19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