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
本土疫情從5月中旬爆發以來,確診病患出現寧靜缺氧症狀後,時常無法立即察覺,而導致延遲就醫,成為病程快速發展到猝死階段的一大主因。為避免病患發生寧靜缺氧的症狀,臺大醫院採用微軟Azure IoT服務,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並首先導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隔離病房及所屬集中檢疫所,提供堅守國門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使用,來監測隔離患者血氧濃度與生理跡象。
今日(7/8),臺大醫院對外介紹這項新智慧醫療機制,還有分享近期利用微軟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HoloLens,打造「混合實境病房」智慧醫療方案,讓醫師遠端會診,來降低醫護染疫風險。
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是這兩項智慧醫療防疫機制的主要幕後推手,他在臨床看到不少有寧靜缺氧症狀的病患狀況,病患會像平常一樣無異狀地使用著手機,但若量測,血氧可能僅剩6成左右,甚至到達危及生命的狀態,李建璋強調,這是過去所有疾病都沒有遇到的狀況。甚至,有些病患感到不適至急診就醫時,血氧可能僅剩3成。
他表示,這使得醫師們意識到,在醫院裡等待病人就醫的作法是不夠的,必須踏出醫院,提早從院外開始監測病患的血氧數據,才能及時搶救病患的生命。
目前臺灣輕症確診者在住進防疫旅館,或是集中檢疫所後,會使用疾管署提供的血氧機,量測血氧,再自行通過Line一次一次上傳數據。不過,這個作法仍有不足,李建璋表示, 缺乏血氧監測數據的日記型紀錄,也沒有血壓、溫度等數據,也無法進行長期監控。
他提到,有時候病患上傳的數據有異,醫生想要連續監測一段時間來判斷,卻沒有辦法做到,也無法遠端會診,一旦病患有狀況,得靠護理人員進入隔離房內才能確認。這些痛點促使臺大智慧醫療中心決定,著手建置相關智慧醫療機制,來改善現況。
因此,臺大醫院先整合前端監測裝置,包含血氧計、額溫槍和血壓計,利用藍芽直接傳輸患者的監測資料,到系統後端,並採用微軟Azure IoT及AI平臺,來利用雲端服務儲存資料,還有結合大數據技術,協助判讀資料,而工研院則協助打造了生理監測儀表板,可呈現患者的監測資料,最終,完成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的建置。
圖片來源\臺大醫院
醫護人員可通過生理監測儀表板,掌握隔離患者的血氧濃度與生理跡象,系統一旦偵測到患者生理數據有異常,會馬上通知醫護介入處理,及時搶救生命,避免患者未自行察覺寧靜缺氧症狀,而發生猝死的狀況。
除了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臺大這次還採用微軟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HoloLens,打造混合實境病房,透過物聯網技術,讓醫師配戴裝置後,可遠端看到病房影像,採零接觸方式為病患會診,減少醫護暴露在感染風險中。李建璋表示,通過眼鏡裝置,醫師不僅可以遠端看見患者的情況,還可以互相對話,是一個實現雙向的零接觸醫療的好方式。
為什麼選擇部桃和所屬集中檢疫所,作為第一個示範場域?從去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部桃長期收治了龐大數量的確診患者,更是負責境外入境旅客集中檢疫的主要醫療負責單位。李建璋表示,監測病患要向關口前移,而跨出醫院的第一步,就是要進入檢疫所和防疫旅館,部桃相當於國門,因此選擇其作為第一個示範場域。
部桃於一周前開始運用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以及混合實境病房於負壓病房中。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徐永年院長表示,這兩個智慧醫療機制對於醫護人員相當有幫助,他特別提到,這波本土疫情中,部桃支援集中檢疫所約300床的醫療量能,收治對象大部分是輕症患者,也就是寧靜缺氧的高風險族群,因此運用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對醫護人員實務上監測病症,很有助益,而混合實境病房讓第一線人員在前端操作時,後端可有更多醫師能同時看到,他表示,如此,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診斷跟照護。
下一步,臺大醫院計畫利用相同的技術概念,擴大智慧醫療的使用情境,像是監測民眾施打疫苗後的反應等,來進一步收集數據,作為後續研究的基礎。
對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臺收集的數據,歸屬哪一個單位,李建璋也特別強調,平臺收集的數據,屬於病患,就像是生活中使用的智慧手表一樣,待第二階段,臺大醫院執行院內研究專案,才會開始收集數據。文⊙黃郁芸
熱門新聞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