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副總理暨數位轉型部長Mykhailo Fedorov在Twitter發出公開信(左圖),呼籲企業加入抵制俄羅斯的行列,華碩就是臺灣第一家被點名的企業(右圖,圖片來源/華碩官方推特)。

「施先生,面對俄羅斯發動的戰爭,烏克蘭正站在守護民主自由原則的第一線……,我們呼籲你的公司,終止在俄羅斯的業務與關係,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完全終止且恢復秩序為止……」這一封距離臺灣8,000公里外寫下的信,透過Twitter向全世界發送,華碩成了第一家被烏克蘭IT大軍點名的臺灣企業。

這是烏克蘭副總理暨數位轉型部長Mykhailo Fedorov其中一封對企業的公開信。Google、Apple、微軟、SAP、甲骨文等數十家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負責人都是他點名的對象。

幾天後,華碩發布重大訊息聲明,宣布俄羅斯市場出貨已經停滯,更捐款臺幣3千萬元提供人道援助。華碩不是唯一做出回應的企業,多數被點名的企業都直接或間接回應了烏克蘭的呼籲,不論是提供人道援助,或是終止或削減在俄羅斯當地的業務,甚至有些企業更主動,如Google,直接出手幫助烏克蘭政府網站抵抗來自網路的駭客攻擊。

這是一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典型區域衝突,但卻打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型態戰爭。烏克蘭發動IT大軍從網路世界反攻,讓全世界成了烏克蘭IT大軍的聯手抗俄的同盟,來對抗以坦克、火箭、飛彈實體入侵的俄羅斯。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形容,這是場「又老又新的戰爭。」

烏克蘭戰爭的新與舊兩面影響

劉必榮指出,烏克蘭戰爭具有「新舊」兩個面向,「舊」指的是傳統地緣政治的運作,位於歐亞交界的烏克蘭,就位於歐亞心臟地區,正是地緣政治的議題。而「新」的一面,因為網路對戰爭帶來的影響與衝擊,顯而易見的第一個直接衝擊就是,各種假消息透過網路傳播到全世界。劉必榮認為,從這次烏克蘭戰爭的戰事演進來看,網路的推波助瀾帶起一股網路民粹的氛圍,誰敢幫俄羅斯講話、誰敢支持發動戰爭的俄羅斯,誰就會受到各種輿論撻伐甚至罷凌。「網路民粹也是過去區域戰爭沒碰過的事。」也因此,劉必榮提醒,世界各國科技業者,包括臺灣業者,都必須審慎面對這場戰爭對企業帶來的衝擊,「即便戰場再遠,網路帶來的影響卻近在眼前,企業更是無從躲避。」他說。

文化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陳曦也觀察到,網路和各種科技業者提供的服務,將全世界民眾串連在一起,因此,小範圍的區域衝突也可能對全世界帶來星火燎原的影響。陳曦觀察,在這場戰爭中,「帶風向」、「拼聲量」和「導流量」這三種網路行銷常見的手法,發揮了關鍵作用。是最早提出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預警的美國,將這場戰爭定調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歐盟跟進這個說法,引發全世界跟進,這是網路「帶風向」操作方式。

而長年深耕資訊科技的烏克蘭,更是懂得善用網路和科技,來爭取全世界的支持。不論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社群媒體上的各種發言,或是烏克蘭數位轉型部長號招網路IT大軍,對全球科技圈的各種公開呼籲等。陳曦認為,烏克蘭透過網路「拼聲量」的方式,形塑出在網路上的正義形象,吸引了全世界更多的支持。在網路上引起高度關注後,烏克蘭一方面吸引到美國、北約國家同意提供武器,另一方面,烏克蘭也透過虛擬貨幣平臺向全世界募款,這正是將龐大聲量變現的導流量做法。名人加持效應也讓這次烏克蘭戰爭的網路資訊戰,引起更大的關注。尤其是Twitter追蹤人數高達7,800萬人的全球首富Elon Musk,他與Fedorov的對話,多次向俄羅斯的挑釁發言,屢屢成為全球媒體的熱門話題,更讓這次戰爭和烏克蘭IT大軍的一舉一動,都能獲得更多的曝光。

全球在地化的供應鏈布局放慢,但不會停止

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影響,不只在網路世界發酵,更直接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衝擊,也再次讓供應鏈自主權的議題成為焦點。IDC半導體集團副總裁Mario Morales以半導體為例來說明,歐盟提出的「歐洲晶片法案」就是嘗試藉由重新投資在地貨源,以減少亞太地區半導體供貨不穩定性。然而,供應鏈要成型,不只花錢,更花時間。「供應鏈是非常緊密且複雜,除了製造之外,超過一半的價值是在委外封測代工、IP跟設計,不能一夜之間靠撒錢就建成。」

戰爭不只是影響半導體供應鏈,還會帶來更長期的效應。陳曦指出,供應鏈這幾年逐漸從長鍊往短鏈發展,COVID疫情的影響,讓全球供應鏈出現一波大重整,開始注重供應鏈韌性來分散風險,但這次烏克蘭戰爭帶來了迫切危險的風險,「可能會加速供應鏈邁向短鏈的發展,甚至可能出現更多供應鏈的併購。」陳曦解釋,大型企業會更看重供貨安全,甚至比降低成本更重要,可能會採取出資或併購的方式,來確保供應商的原料供應無虞。對資訊主管來說,這些在供應鏈上的整併,短鏈化發展,不只是業務面的調整,也需要IT系統的支援,都會成為資訊部門的新任務。

現在,沒有人敢小看只有25萬人追蹤的Mykhailo Fedorov的Twitter帳號,任何一項發言,都受到全世界媒體的注目。就像當他發出了對華碩的公開信之後,迅速就成為臺灣媒體焦點和政治人物的話題,也讓華碩不敢輕忽以對。

科技帶來的全球化發展,將這場戰爭變成世界規模的對抗,也將遠方戰爭的影響,帶到企業身邊,越來越多科技人,將地緣政治列為必須開始熟悉的新知識,對CIO來說,也將會是一項必須開始了解的新課題。文⊙王宏仁

 IDC分析:短期將有軟體技術人才缺口,但戰爭拖越久,對ICT產業衝擊越大 

IDC半導體集團副總裁Mario Morales說,戰爭遲遲未果,恐影響歐洲ICT支出計畫。(圖片來源/IDC)

俄烏戰爭開打,讓ICT產業的供應鏈和人才都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IDC釋出一份《俄烏戰爭對全球ICT市場格局的影響》報告,分析戰爭對ICT產業的衝擊。報告提到,因為戰爭,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ICT支出,將先驟降後緩升。

IDC半導體集團副總裁Mario Morales解釋,儘管俄烏兩國,僅占歐洲整體ICT支出的5.5%。若戰爭遲遲未果,整體歐洲ICT支出計畫將會「被打亂」。「現在才剛看到苗頭」,他警告,戰爭若拖到後半年,甚至2023年,企業對ICT產業的投資計畫可能因戰爭不確定性,而受到阻力,甚至改變長期投資策略。

IDC歐洲客戶洞察與分析副研究總監Andrea Siviero 也表示,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情景,無疑將在未來數月和數年內,影響全球ICT需求。IDC全球CIO快速脈動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正在重新評估其2022年的技術支出計畫,甚至有一成受訪者預計大幅調整ICT投資計畫。

軟體技術人員對外聯繫受阻,恐造成人才缺口及大量搬遷

Morales指出,烏克蘭的軟體實力堅強,是軟體技術人員的重要輸出國。然而,受到戰爭影響,烏克蘭對外聯繫困難,軟體工程師已經難以和他們服務的企業,或參與的專案小組溝通,造成人才缺口。儘管為了與服務公司維持聯繫,部分軟體工程師逃離烏克蘭,並在附近國家繼續工作,各國企業也嘗試從其他地方尋求軟體人才的支援,但Morales認為,烏克蘭軟體技術人才,廣泛的受到世界各地的企業仰賴,業界難以短時間內,填補這個缺口。第一波衝擊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服務、資安、以及加密貨幣圈等,有高度軟體技術人員需求的產業。文⊙郭又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