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擋不住的MP3風潮中,原先保持觀望或反對態度的資訊與消費性電子大廠,似乎也逐漸向MP3靠攏。繼半年前在臺推出支援MP3-CD音樂播放的床頭音響後,消費性電子大廠飛利浦11月底再度發表eXpanium全系列MP3-CD播放器,Sony也從9月起在臺首度推出可播MP3-CD的手提音響,Pioneer先鋒也在最近推出MP3-CD相容的DVD播放機。

在電腦產品方面,為了方便Mac族隨時隨地欣賞MP3音樂,蘋果電腦臺灣分公司也選在12月推出第一款Mac專用的MP3隨身聽「iPod」。飛利浦鎖定MP3-CD做儲存媒體

飛利浦的eXpanium MP3-CD系列,包括8公分與12公分的MP3-CD隨身聽與MP3-CD手提音響共三款,可支援MP3/AAC/Audio CD等格式的CD-R/RW,售價皆為6990元。市場將鎖定在學生與電腦使用族群。

飛利浦強調,兩款隨身聽在播放MP3時都支援100秒防震。而口袋型的8公分CD機種,不含電池時重約220克,尤其適合攜帶。手提式機種在播放音樂CD或MP3-CD時,液晶螢幕還會出現綠色或橘色的燈光,正中年輕人喜愛酷炫的胃口。

其實臺灣飛利浦曾在去年展示過採用SmartMedia記憶卡儲存的「Rush!」MP3隨身聽,不過後來並未上市。全新系列改用CD-R/RW作為儲存媒體,設計明顯轉向。

對於這項改變,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部行銷經理林俊元表示:「一張12公分的光碟片單價約10元,卻可以存上10個小時的MP3音樂,比記憶卡更為划算。而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2億的CD燒錄器使用者,資策會也估計2000年CD燒錄器市場規模約250萬臺,這些都是未來MP3的潛在消費群。」

相較於數位隨身聽市場中先崛起的「MD」,林俊元認為雖然MD崛起得比MP3早,但是播放軟、硬體特殊,空白片單價高(約臺幣60元以上)。而採用硬碟儲存的MP3隨身聽,雖然容量達數GB以上,但硬體售價也超出1萬元,所以還是相容性高、耗材成本低的MP3-CD播放器最具發展潛力。

本土廠商也加入戰局

除了飛利浦,其實其他消費性電子大廠也已經在臺灣推出了可支援MP3-CD播放的產品。例如Sony臺灣分公司新力索尼,從今年9月便開始銷售手提式12公分的MP3-CD音響CFD-S40CP,售價約7000元左右。

在隨身聽產品方面,新力索尼則比較保守,認為臺灣MP3播放器市場不夠成熟,雖然Sony已經開始在國外銷售MP3-CD隨身聽與Memory Stick隨身聽,可是如果引進臺灣,很可能因為單價偏高而造成銷售障礙,所以沒有引進的打算,不過明年應該會有支援MP3-CD的床頭音響登場。

Pioneer也在8月份推出支援MP3-CD的DVD播放機DV-533K,為該品牌第6代DVD,目前售價約12900元。

為了刺激8公分光碟片市場,國內也有不少光碟廠商主動以代工或自有品牌方式推出8公分MP3-CD播放器,例如國碩、中環以及宏碟,主要都以代工業務為主,但國碩也以Cursor品牌行銷。另外理銘也在最近推出第一款自有品牌(MET)的產品「CyQ've」,售價約2800元左右。蘋果MP3軟硬體兼施

由蘋果電腦所推出的「iPod」MP3隨身聽是該公司專為Mac族所設計的新產品。承襲iMac電腦細緻而明亮的設計風格,184克的iPod珍珠白與亮銀的造型與旋轉控制鍵,同樣也讓人愛不釋手。

iPod的硬體架構和創巨的Nomad Jukebox很像,也是採用2.5吋硬碟來儲存音樂,總容量為5GB。不過iPod的傳輸介面採用的是FireWire,傳輸速度比USB快上數倍。據廠商表示,下載一整張MP3 CD只要10秒鐘。而5GB容量則約可以儲存1000首MP3音樂或是當成外接式儲存媒體使用,存放其他資料檔案。

另外iPod硬碟中也內建32MB的緩衝記憶體,可提供20分鐘防震功能。機身內建鋰聚合物電池,可持續播放10小時的音樂,平時則可透過FireWire由電腦補充電力。

除了硬體部分,蘋果的Mac版數位音樂管理軟體也推陳出新,將原先的iTunes功能再增強成為iTunes 2,供免費下載。新版本除了支援Mac電腦將一般音樂CD轉檔成為MP3格式,並分類管理、燒錄成光碟外,還新增與iPod新硬體的操作連結,以及可切換音場模式的等化器,與模擬電台音樂串場的淡出淡入功能,不過這些特效限於在電腦上使用,尚不能應用在iPod上面。

蘋果電腦行銷業務總監李宗元表示,iPod即將在12月初上市,未稅建議售價為13900元,上市時將全面中文化,以方便消費者收錄臺灣本土的音樂創作。

李宗元表示,iTunes 2與iPod都只支援Mac作業平臺,由於平臺間轉換複雜,目前他們並沒有將iPod推向Windows PC市場的打算,不過他們也對其他協力廠商開發iPod適用於Windows的行動樂觀其成。文⊙王巧文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