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個品牌並不容易,對長期從事代工的製造商而言,要建立一個強勢品牌更是困難,經營品牌,要有哪些條件?

建立品牌不難,幾乎只要簡單的行政程序就可以完成。但是,要建立一個強勢品牌、有競爭力的品牌並不容易。

Acer(宏碁)算是臺灣最早經營的IT品牌,雖然初期在美國消費市場稍有成績,但就全球市場來看,還稱不上是一個強勢品牌,層次也不能跟幾個國際品牌相提並論。

要建立一個強勢的品牌,經營品牌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創造出獨特的附加價值。要做到這點,必須不斷的創新,維持企業競爭力,畢竟有好的產品才能有好的品牌;其次是要持續不斷的經營,累積口碑。更重要的是,企業必須能掌握消費者,了解需要、品味、通路,才是關鍵。

品牌經營成功,可以獲得的利潤確實高於代工。1995時,戴爾與宏碁的產值大約相同,但現在是什麼光景?因為戴爾以服務成功的創造了價值,但宏碁做的沒有戴爾好,兩者就越離越遠了。

品牌經營是一場「fair game」!隨著中國製造優勢的逐漸興起,臺灣製造優勢面臨被部分取代,甚至淘汰的壓力,有人認為臺灣應該開始走品牌路線,您認為呢?

從製造角度來看,品牌只是臺灣面對中國競爭的其中一條路。但不論用什麼方法,企業一定要在全球分工的價值鍊上,卡到一個很穩固、不可取代的分工位置。代工廠可以投資委託他代工的原廠,或併購有投資價值的公司,畢竟有誰會比代工廠更了解委託客戶的情形?

另外,你也可以在現有design to manufacturing的技術優勢上再做發揮。例如轉型作某種supply chain的協調者。現在研華、研陽就有一點雛形。

臺灣的OEM、ODM廠商,具有buyer的管理能力,自己又有設計製造能力,在產品創新上有「不可取代性」。像研華、研陽,只要再搭配財務規畫、物流能力,就能轉型為EMS,這是大陸學不來的。

就品牌來說,臺灣的OEM或ODM廠商也可以試著走英特爾的路。英特爾有個啟示,就是零組件也能有品牌。只是臺商要有英特爾的規模並不容易,臺灣可以不做end-user品牌,而做產業品牌(industry branding)。華人自創品牌的成功機會似乎不高?OEM與品牌會不會有衝突?

經營品牌有其難度,但不是說完全沒有機會。經營品牌先發比後動好,所以明碁在中國推動品牌是正確的。以宏碁經驗來看,宏碁品牌在全球看來並不突出,但是在某些區域還是成功的。如果持續經營,中國內需市場起來以後,明碁還是有機會。

話說回來,製造與經營品牌是不同的mentality(思維),從事製造,就很難再專注於品牌經營。現在各廠牌都已經不做製造,完全假手他人。宏碁當初將品牌與代工分開是結構上的必然,明碁電通從宏碁獨立以後,我相信不久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OEM與品牌其實可以並存。例如英業達就另闢蹊徑,自創OKWAP品牌手機,與OEM區隔開來;或是區隔產品定位,例如高檔、低檔;或在地區上有所分野,也可能讓代工與品牌並存。

但這樣做,如同走在高空鋼索,OEM廠商的自創品牌,得永遠維持代工與自有品牌的平衡,否則遲早要面臨OEM或品牌二選一的選擇。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