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邦科技技術顧問蔡旻甫指出,思科系列認證在業界相當成功,就同業的角度來看,必須放在比較大的格局思考。

蔡旻甫指出,思科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思科把專業認證當作是一項主要的business,所以相當嚴謹。」不像微軟,剛推出時雖然轟轟烈烈,也受市場矚目,但目前微軟的MCSE證照,因為持有人數太多、太氾濫,已經不受重視。更重要的是,「微軟的認證沒有實務基礎,沒有操作經驗的人,在家猛K書就可以通過考試,對業界沒有說服力」。證照是「履歷表過濾器」

提到證照的功能,蔡旻甫說:「智邦在104人力網站徵人,應徵的電子郵件差點把信箱擠爆,這時候證照就發揮過濾的作用,我們先從有證照的、或是證照多的挑起。如果有證照,再比證照的『權威度』,到最後甚至是用集體面試的方式進行。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有證照確實比較吃香,它讓你在求職時,比較容易『被看見』。」

不過,蔡旻甫還是強調,有認證雖然會讓人比較放心,能力與經驗還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能提不出有說服力的案例,還是會讓雇主猶豫。

「其實我們還是歡迎像思科這樣的制度,因為臺灣還是欠缺一個培養高級網路人才的機制,思科的制度可以彌補這樣的不足。」蔡旻甫說,「雖然資策會也有舉辦網路人才訓練班,但培養的多半是剛入門的或是屬於中低階的網路人才,還是不夠深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對技術細節鑽研的高級人才,目前這樣的人才還是不多。」

目前雖然沒有實際數字可以佐證,但由其運作模式來看,思科的認證制度對思科的挹注很大。認證制度市場「潛利」驚人

舉例來說,思科要求每個訓練機構,或是CCNA體系下的教育機構都必須具備使用思科網路的環境(這兩類機構都有某種程度的折扣),此其一。第二,每個訓練機構都必須使用思科的原廠教材,除此之外,在學費中還必須支付一定比例的權利金(依照合作關係而有不同)。第三,思科授權的教育機構教師,也必須要經過思科認證。

不過,認證制度可以發揮的其他效益更是可觀。對思科而言,認證體系絕非思科的「周邊事業」,反而是思科的業務核心之一,與另外兩個企業要素—行銷與技術研發,形成「三位一體」的關係。

思科的設備並無「標準價格」,價格的制訂與認證系統息息相關。舉例來說,思科的合作代理商分為三級,要成為思科各級的代理商,必須具備具有一定數額以上的思科認證工程師,代理商想要提高合作關係,就必須具備認證的層次越高、越多的工程師。而企業或是其他客戶,甚至是教育單位向思科採買設備,如果有思科認證的工程師,則可以依照認證工程師的多寡,獲得不等的折扣。

在技術方面也是如此,具有較高認證層級的工程師可以從思科的內部網頁中獲得較多的資訊。由於認證學員包含各行各業的網路工程師,藉由論壇的方式,在與認證工程師的互動中,思科也可以藉此業界第一手的資訊,作為發展產品與技術的參考,使思科認證的邊際效用發揮到最大。長線思考,校園滲透率高

蔡旻甫說:「思科的CCNA制度厲害的地方就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思科的訓練,很容易產生『imprint』效果(按:雁鵝會把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雁鵝當作父母,就叫imprint)。出了學校,老闆問買什麼設備最好,技術人員建議思科的比例就很高,對提升他們的品牌位階也很有幫助。這是長期布局的高招」。

最近智邦也開始效法思科CCNA制度的精神,積極經營教育市場,與中山大學合作,積極從校園訓練網路人才。其他大廠難以模仿

既然思科認證效力如此大,為何其他大廠的認證制度寥寥可數?蔡旻甫分析,思科認證體系成功以前至少要跨過幾個門檻:「首先,技術要領先,產品線也要很齊全,有這種資格的廠商也不是只有思科一家,但更重要的是,還需要長時間投入大筆金錢,鋪下綿密的訓練中心、認證中心網路,目前在網路這塊領域,有這個能力,而且又長期經營這塊市場的,全世界只有思科。連3Com也試著要做,但做不起來,撐不久,臺灣廠商更不用說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