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有人氣的議題,可以說是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目前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投資等金融業合併風潮暫歇,共有14家出線,怎麼樣的組合可以成為未來超級夢幻隊伍,外界相當關注。由於臺灣金控和國外的發展過程迥異,金融業者為業務整合大傷腦筋,也吸引IT大廠金融事業負責人頻頻來臺了解狀況,金控IT聯盟也開始運作。
因為全球不景氣循環的衝擊,去年臺灣整體經濟出現50年來第一次負成長,臺灣大小金融銀行體質普遍不佳,WTO開放後和國際級的金融機構相比較,顯得不堪一擊。同年11月24日立法院通過「金融六法」,開始臺灣金融改革運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業跨業經營,合組成金融控股公司。
過去臺灣銀行、保險、證券業等不能跨行經營,形成小分行不斷設立,機構過多競爭力減弱。到2001年6月為止,本地銀行有54家,外國銀行臺灣分行有39家,信託投資3家,信用合作社48家,農漁會信用部314家,保險公司57家,票券金融公司15家,證券金融公司4家,若含其他分支機構,加起來有6000多家大小金融組織遍布臺灣小島。
MIC資深分析師童啟晟說,每家金融機構業務通路多,是業務面整合困難處之一,而且臺灣的金控不像國外金融機構的合併是水到渠成,並不是為合併而合併。「有些金融機構甚至還是以人力處理一般事務,資訊系統合併前還得先e化。新舊銀行用的資訊系統差異大,也增加整合的難度。」
雖然學界並不看好金控發展,認為金融機構的授信控管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的教育應該大於規模,而不是期待以合併取代改善體質。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去年底掀起大型銀行的合併風潮,至今已經組成14家金融控股公司,對臺灣有限的金融版圖來說,家數比規模大於臺灣19倍的日本還要多,擁有執照的金控公司是否會進行再整合,得要看有沒有更大的誘因。
不同業務和文化的組織整合需管理技巧,幾家金控逐漸找出本身的強勢商品,開始有行銷動作;而複雜的IT系統使用共通的語言,讓資源得以整合加值,更需要經驗和技術。臺灣金融界後端主機系統幾乎是IBM的天下,優利、布爾、NCR、昇陽只分到一小部分。
到底這14家、未來甚至還會有更多家金控公司的核心事業是什麼?大家都在等,尤其是陪著臺灣金融機構成長的IT廠商,包括SI、ISV或金融解決方案提供者,開始去分析並了解各家金控公司的動向和需求,希望在明年上半年市場啟動前搶到先機。
目前大致成形的金控解決方案團隊,有精業集團邀請19家業者共同組成「金融控股資訊服務聯盟」,優利、微軟、SAP、叡陽共推「金控公司一世發」專案,微軟、英特爾、惠普組成金融服務團隊「keystone」,當然IBM的金融服務事業部的力量更非同小可。
不過,童啟晟說:「聯盟雖然組成了,但是每家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否能整合,現在誰也不敢說。如果業者不努力,聯盟的成效就會打折扣。」
曾處理美國信孚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合併案的安達信企管顧問新加坡分公司總監Mark Powell表示,金控整合要把力量集中在能夠獲利的核心事業,進行交叉銷售時必須特別注意約有12%客戶佔80%的獲利貢獻,還要把客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客戶滿意度,企業要先調整體質、進行內部e化和知識管理,讓業務透過資訊系統的運算管理,從複雜化走向秩序。根據MIC調查,童啟晟說:「資訊系統整合已經成為所有產業必經之路,只是金融事業先開跑。」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