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六年國發計畫才估算資訊安全產值高達242億元的商機,電子簽章法也於去年10月底通過,使得臺灣電子商務應用正式進入另一個里程碑之際,開發PKI應用的聯傳科技卻於近日傳出可能縮編與財務危機的狀況。「非常遺憾與可惜,我們把技術都商品化了,可是資金燒完了,恐怕等不到臺灣PKI應用的起飛時候。」聯傳科技副總經理陳谷枝非常感慨的說。
他表示,聯傳原本在亞太地區從臺灣、香港、新加坡與大陸加起來共有80多人的團隊,目前已縮編至十幾個員工。海外據點已經都陸續結束,除了新加坡仍備有研發人員,香港已徹守,大陸也只剩下部分的技術人員持續完成既有的案子。而目前臺灣的狀況,聯傳幾乎已經成了留守的局面。
陳谷枝表示,目前聯傳正積極計畫增資與重組,聯傳未來的命運是繼續、結束或者被收購,則得等到今年11月底便可揭曉。對於公司營運狀況並不穩定的情形,他認為可能的原因是:「當初聯傳在海外市場拓展得太快,像是大陸地區的規模曾經擴展到比臺灣的還龐大,因此資金燒得很兇,再加上遇到全球不景氣,以及大陸當局對於資訊安全政策的緊縮,導致PKI的應用停滯。」
另外,陳谷枝也認為目前臺灣的PKI機制相當封閉,要與國際接軌困難,再加上憑證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簡稱CA)彼此之間各自為政,標準並不能互通,也使得PKI應用寥寥無幾。他也認為臺灣PKI市場已經逐漸轉為由系統整合廠商(SI)為主導的市場,PKI充其量只是資訊安全裡的一個小環節,因此,大型專案如果不夠多到可以讓相關廠商分食大餅的話,PKI的廠商就會繼續陣亡下去。
他更提到:「其實許多政府大型的標案並不是純民營色彩的公司可以得標,這也使得開發PKI應用的廠商不得不改變經營型態。」 聯傳剛開始成立時也想從CA部分著手,但是卻發現如果只做CA的系統整合,將會使成本過高,因此開始轉向應用面發展,並且逐一將技術與解決方案變成套裝軟體,希望透過商品化的方式讓PKI市場有所起色。
許多臺灣企業都以為一定要耗費龐大成本先建制好CA,才能開始應用PKI。以聯傳的角度,希望可以讓憑證發放的部分免費,以減低企業的負擔。陳谷枝表示,臺灣PKI市場要活絡必須依靠ECA(Enterprise Certification Authority)的應用,所以聯傳這兩年來也一直在推動企業內部自行建制ECA,從公司內部開始熟悉應用自然可以帶動風氣。
熱門新聞
2025-02-21
2025-02-23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