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數位閱讀的形式還在萌芽階段,不論是電子報、電子雜誌、電子書等都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宏碁品牌推廣處專案經理黃裕欽博士,今(21)日在台北市雜誌公會的邀請下,針對數位閱讀的現況與策略進行分析,同時,並拋出了數位二手書的可能性議題。

黃裕欽表示,數位閱讀的形式未必會侵吞實體的銷售量,但可以想見的是,由於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數位內容不僅容易傳遞出去,也容易形成社群的討論。而數位出版也將顛覆閱讀習慣、編輯作業以及發行方式等,未來是否會延伸出數位二手書市場值得期待。

不過,礙於數位內容的下載,一般設定的上限大多為三次,如果三五年就更換一臺電腦的情況下,只要更換三次就會失去數位內容的使用權限,因此,既不能把有價值的數位內容傳子傳孫,又如何取得終端用戶的認同,將是數位閱讀發展亟待突破的門檻之一。

目前美國市場的數位書籍,只要發行就會同時支援Adobe、Microsoft、Palm等格式,並期望藉此迅速打開正在成長的數位閱讀市場,此外,The New York Times的行銷模式更是值得一提,The New York Times為因應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了週末報以及週間報兩種訂閱模式。

黃裕欽表示,如果把數位出版當作一個產業來看,就必須具備大量生產、可以模組化、可以分工的供應鏈體系,其中除了內容以外,軟硬體的功能也不容輕忽,並且會成為品牌與價值認定的評量標準,因此,數位閱讀的硬體功能就必須考量到螢幕解析度、按鈕使用的方便度、儲存模式以及互動功能等。

事實上,online與offline的數位閱讀,最大的差別是在於使用權限的問題,因為online的數位閱讀,只能取得階段性的使用權,offline的數位閱讀則可得到所有權,兩者的差異不僅會延伸出不一樣的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也會影響到內容提供者的行銷策略。

此外,城邦網路事業部經理薛良凱更表示,數位出版的製作流程重心與負擔,將移向前製作,換句話說,就是編輯的負擔會變得更重,而且必須同時考量到文字、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元素的應用,在這樣的前提下,將會有「數位編輯」的誕生。

薛良凱表示,閱讀習慣也會因為超連結(hyper-link)的大量使用,使得書中也會出現廣告,內容呈現方式則轉變成跳躍式,而中斷式的閱讀也會成為一種閱讀樂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