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製造業、金融業和政府單位,日前組合國際執行副總裁Mark Barrenechea進行一場CIO午餐會報,說明今年提出的策略願景──企業基礎架構管理策略(Enterprise Infrasturcture Management,EIM),和其他競爭者如IBM、HP等比較,Barrenechea認為,CA的優勢在產品有更緊密的整合性和功能的多元,「其重要程度像是ERP。」管理需求增高,介面整合事半功倍

全球IT市場疲軟,大型企業在新應用方案的投資腳步放緩,把重點放在既有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各種作業系統的機器、網路管理需求、儲存或應用軟體分散四處,不同產品有不同的管理介面,應用系統越複雜,需要管理的人力越多,或將人力都投入對公司營運沒有直接價值的工作上。

Barrenechea指出:「客戶端每年資料量成長將近50%~70%,而來管理這些資料的財務和人力資源,卻只成長了20%到30%,對既有人力是一大負擔,而公司的系統運作風險也相對提高。唯有整合才能勝出。」CA去年的研發費用約6.5億美元。

他舉過去和現在軟體市場的發展為例,15年前有上百家ERP廠商,現在只有3家,i2或Baan都逐漸淡出市場,舊系統轉換新系統是難事,企業多半會因為新需求而採新系統。「像ERP市場一樣,提供安全、資產管理或應用軟體等服務的廠商多如牛毛,這些系統彼此獨立,系統管理需求逐漸增高。」直覺式管理介面,強調操作簡易

EIM是個概念,CA強調,該策略是要幫助CIO做價值管理,提供客戶通用服務和管理資料庫的整合式軟體,具有類似系統管理入口網站的功能,接收和整合來自有關營運、安全、應用程式生命周期和服務管理系統的資料,也支援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不過限於市佔率較高的品牌,CA會提供轉接器(adapter)。

雖然EIM喻為管理ERP,整合所有管理流程,但Barrenechea強調,ERP成功的專案比例高過失敗,其訓練周期較長,而且沒有辦法即時發現問題,「可能一年後才會從資料庫發現問題。EIM提供直覺式的管理介面,教育訓練只要2個星期就足夠。」然而,該解決方案的投資報酬率如何算?「保證能降低IT整體管理成本50%,且能讓系統管理更安全和有效率。」併購仍會繼續

產品和技術整合已經成為每個IT大廠的共識,CA諮詢顧問經理藍基能強調,除了IBM,其他廠商都只有做某一塊如安全、儲存或網管,「同一家廠商的產品整合性較高,雖然EIM能整合競爭者的產品,但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逐步取代既有系統,換成我們的產品。IBM的Tivoli沒有整合好,使用起來太複雜,BMC也撤出臺灣了。」

相對於IBM Tivoli、惠普OpenView或BMC的解決方案,CA已經開始與各地執行硬體搭售策略,臺灣則與宏碁和華碩合作。有客戶認為,EIM似乎比較適用於歐美有複雜系統的大型企業,臺灣企業會考慮比較久。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王嘉廉雖然退休了,CA仍持續買公司來充實自己的實力,今年才買了Netegrity與PestPatrol,Barrenechea說:「我們手中還有併購名單,目前尚不能透露。」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