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解決系統之間的資料交換或整合的企業應用整合(EAI)廠商,最近開始把目光轉向營業額100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由於大型製造業和原廠的系統互通工程大致完成,將開始進行大廠和其他規模較小的製造商的串連專案;另外,金融業的系統整合或銀行間的併購活動,更是EAI廠商「樂於見到」的情形。點對點串聯外,資料交換更重要

webMethod臺灣總經理仲芳玲形容EAI為「開發一個月、客戶快樂5秒鐘」的後端平臺,不像前端產品,看得到、摸得到,但很快就可能被取代,如ERP、開發工具都屬於這一類;EAI藏在後面,很難取代,穩定度高,產品更新周期約1到2年,變動性不高,「這種東西很難賣,一時也看不到成效,客戶喜不喜歡你的產品都是藏在心裡面。」

市面上整合性產品有幾大類,包括入口網站、中介軟體或EAI,仲芳玲認為,像BEA WebLogic或IBM的WebSphere只是把後端資料整合,放到前端呈現,每個系統還是各自獨立,彼此沒有互通;中介軟體連接點和點之間的系統,Tibco的產品比較偏B2B,並未提供企業內部系統間的整合機制。

另外,IBM的MQ Series針對主機對主機的互通需求,且每次開發過程如疊床架屋,疊不好就要重來,徒增在時間花錢的成本。以Hub為中心概念,「我們的產品不只能讓系統互連,還能讓資料互通交換,C計畫的票據或電子支票交換就非常需要這樣的技術。」仲芳玲強調,每個廠商推出的產品最終都會有市場區隔,客戶依照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各取所需。光寶四合一建功

政府推動的A、B、C、D、E計畫 給這些廠商充分發揮的「空間」,金融業的變動或整?也都是他們的機會,「我們喜歡看人家合併或整合,越多越好。」這4年多的時間,webMethod在製造業的客戶有70到80家,銀行有5、6家,也有協助衛生署、東森等內部單位開發專案,也協助光寶成功整合來自4家不同ERP。

「大廠對原廠和內部系統整合工程大致告一段落,接下來則是更上游的中小企業等零件供應商,這些公司採購意願更為保守謹慎。」仲芳玲指出,很多業者都認為自己的工程人員可以解決整合問題,但開發時程久,且風險高,「我們的任務就是讓系統更快地上線,且讓系統更容易使用」。軟體平臺像主機板

她說:「軟體也逐漸走向微利化,同時,產品技術成熟,每個功能元件都模組化,平臺就像硬體的主機板,要什麼插上去就可以使用,不需意花太多功夫開發。」未來深入中小企業市場,仲芳玲最擔心的是什麼?「就怕這些公司都用NT或Linux,除非他們的便宜機器非常多,不然老闆怎麼可能投資比硬體更高的開發費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