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館內的文物管理更有效率,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將從今年底展開「數位博物館」的計畫,預計從70萬件的館藏寶物中,先挑選近500件進行數位化的工作,預計1年內完成,並成為網站的展覽內容之一。
為了讓館內的文物管理更有效率,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將從今年底展開「數位博物館」的計畫,預計從70萬件的館藏寶物中,先挑選近500件進行數位化的工作,預計1年內完成,並成為網站的展覽內容之一。
其實故宮早在去年(1998)3月就成立網站,目前已有2,000多件的文物上網展覽,其中以玉器、陶瓷等器物的比例較重,但故宮資訊中心主任蔡順慈表示,已上網的作品嚴格來說並不算數位化,因為目前的做法是將既有文物的相片直接掃描至網站中,解析度並不高,進而降低作品的呈現品質。
而真正要做到數位化,其實是要將所有的文物重新照相,再以高解析度的品質在網站中呈現,因此故宮將會透過行政院國科會的經費補助,參與其「數位博物館」、「數位典藏」的計畫,其中前者預計12月展開,故宮也為此成立了工作小組,20多個人力負責數位化的工作。
對於進行數位化的目的,蔡順慈表示,主要是強化館內文物的管理效率,因為傳統的類比相片保存期限約5年,但轉成電子檔後,就不必每5年重新照相一次。過去,也因為類比相片保存不易,外界很難借調文物的照片,而數位化後,即能開放給出版社或有意研究中華文物的單位出版成冊。
不過,故宮的文物計有70多萬件,進行數位化工作是一項浩大工程,蔡順慈表示,目前根本無法預定完成目標的時間表,像參與國科會的數位典藏方案,希望建立國家級寶物的資料庫,故宮也只能從民國90年起,訂定5年的階段性目標,每年完成幾百件,逐步建立文物數位資料庫。
而今年12月就會展開、腳步較快的數位博物館計畫,初期故宮也是先選擇明清琺瑯、宋代書畫及佛經圖繪等較受歡迎的文物上網,除了宋代書畫預計完成70件之外,其餘兩項館藏分別有200件的文物等待數位化。而每一件文物必需拍攝10張照片,每張的容量達35M,因此在數位化過程中,對於硬體設備、網路的品質相對要求較高。
但故宮至今的資訊化基礎環境並不完備,蔡順慈表示,若希望故宮的網站達到世界級的水準,基礎建設的投資一年就要上億台幣,而經費來源也成為故宮數位化工作的困難之一。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