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幾年來積極協助國內物流業邁向國際物流,以作為物流業走向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的基礎,而物流業者在這1~2年內也積極走向國際化,其中,跨國聯盟更是這一波的主要發展模式。

經濟部商業司指出,臺灣國際物流業者規模小、e化程度偏低、服務整合不足,以國內進出口前20大空運承攬業者為例,國資廠商只有3家。為了協助國內物流業走向國際化以提高競爭力,經濟部商業司便擬訂階段性輔導計畫,其中第3階段便是協助中大型業者進行跨國策略聯盟,此外,也提供聯盟案兩年度3,000萬元為上限的補助。

一般而言,物流業要擴展業務至國外,主要方式有3種,分別為設立分公司、透過國外代理商和策略聯盟。協助經濟部商業e化暨物流運籌計畫的臺北市電腦公會,其物流與供應鏈推廣中心主任李柏 表示,成立分公司雖然可擁有公司經營主控權,但投資的金額較多,因此風險也較高;若是透過國外代理商,雖然投資金額小,但資訊難以整合,因此服務內容和深度無法掌控。跨國策略聯盟則是介於這兩者之間,投資金額較少,且能擁有部分經營主導權,另外還有風險分擔和資源互補等優點。

李柏 表示,物流業走向國際化是必然趨勢,然而,資源有限,投資勢必要分配得宜。而國際物流環境已趨成熟,許多國家物流業的資訊化程度也相當高,這些條件均加速跨國聯盟的發展。

參與本年度計畫的廠商中,包括中菲行航空貨運承攬、臺灣航空貨運承攬、新竹貨運和震天航空貨運承攬等公司,便是進行跨國策略聯盟,藉由股權參與、股權交換、合資發展或企業併購等聯盟方式,達成核心業務互補和資訊整合,以進一步提供整合性國際物流。

以臺灣航空為例,從去年開始著手進行全球運籌聯盟,透過股權交換的方式與歐美亞太等6家LSP聯盟,整合航空代理、進出口空海運承攬、快遞、報關、倉儲和內陸運輸等業務,以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務。

臺灣航空資訊部副理林國成表示,聯盟的成員包括國內的東元物流、大陸彥信國際、新加坡的AirOcean、歐洲ActivairUK、美國CSC INC.等,透過聯盟方式,臺灣航空增加300個服務據點和2,500家客戶數,且從聯盟至今,已經提高50%的業績成長率。

為了交流聯盟成員間的資訊,林國成表示,臺灣空運也建置專屬平臺TEC Hub,整合聯盟體系內部的ERP系統資料,以進行流程整併,對於客戶而言,則能即時掌握貨況資訊。此平臺提供的功能包括貨況追蹤、電子文件、電子行銷、庫存管理、網路訂艙和電子對帳等模組。以電子文件模組為例,便是作為聯盟成員和客戶之間的檔案交換管理平臺,讓檔案可放在TEC Hub提供特定對象取用。

震天航空過去在大陸和香港設立分公司,在美國和西歐是透過代理商服務,為了拓展東歐據點,則在今年於當地成立辦事處,並與當地廠商進行聯盟。震天航空執行副總徐錦沅表示,針對不同區域會有不同進入市場的方式,以東歐地區而言,若成立分公司風險太高,而透過聯盟模式,不僅降低風險,還能提供在地化的服務。

另一家物流業者中菲行,目前雖然已在全球14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和營運據點,但為了持續擴大服務範圍,也採結盟形式,並預計將原有89個服務據點擴展到126個。

然而,要選擇哪些廠商作為合作對象,則是進行跨國聯盟的重點。因此,中菲行也有一套完整篩選國外合作廠商的機制,從問卷調查、徵信、談判、拜訪到合約簽訂,而合約簽訂後的掌控和追蹤,包括日常往來和溝通的模式、每月的交易狀況和付款的準時性等,也都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除了承攬業者之外,新竹貨運也在此次計畫中透過與5家國際和國內物流業者合作,將業務擴展至兩岸3地。負責平臺整合的科學城物流,其資訊部經理郭文俊表示,平臺目前已經開始試用,預計明年5~6月會正式上線,並計畫將納入VMI庫存管理,屆時聯盟成員可透過平臺查詢各個倉儲的原料資訊。而聯盟也將持續新增成員,預計會從亞洲區再擴展至歐美地區。

李柏 表示,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僅將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中的配銷物流(Deliver)作業委外,未來還會將整體供應鏈管理作業流程也委外,從規畫、採購、製造一直到貨品退回所衍生的作業,如供應鏈管理規畫、訂單管理及退休品逆向物流等,因此國內物流業者必須著手轉型,以在下一波的供應鏈管理競爭中取得優勢。文⊙許雅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