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高速公路試行電子收費所採用的交通IC卡,即將在11月23日開始,由2200位自願測試者進行為期五個半月的試用計畫。所謂IC卡電子收費,是在駕駛人車中裝置一台讀卡機,車行經過收費車道時不必停車,只要把IC卡插入讀卡機中,車道系統會自動透過紅外線感應,「喚醒」車上的讀卡機,把IC卡中的電子錢依額度(40元)扣除。
國民IC卡要推行,引發許多反對的聲音;不過這並不能抹殺IC卡確實有其方便、聰明、實用的諸多好處。在國民卡塵埃未定之時,國道高速公路試行電子收費所採用的交通IC卡,卻即將在11月23日開始,由 2200位自願測試者進行為期五個半月的試用計畫。
高速公路流量之大,常常讓駕駛人叫苦連天;收費站也常常成為塞車時的瓶頸。交通部對於改善收費的效率,疏解因人工收費所造成的交通阻塞與支付的社會成本,之前曾採用過投幣式車道,不過因為車輛通過速度比人工收費還慢,所以喊停。
最新的設計即是IC卡電子收費,同樣也是在流量較小的國道三號,也就是北二高的樹林、龍潭兩個收費站試用。所謂IC卡電子收費,是在駕駛人車中裝置一台讀卡機,車行經過收費車道時不必停車,只要把 IC卡插入讀卡機中,車道系統會自動透過紅外線感應,「喚醒」車上的讀卡機,把IC卡中的電子錢依額度(40元)扣除。讀卡機是使用電池,不致耗用車上電源;且可以自裝在車內的固定基座取下,以免被車賊破壞。
中華電信研究所高速公路電子專案後端資訊系統計畫主持人王景弘表示,其實這套系統感應度非常靈敏,車速只要在每小時180公里以下,車道的紅外線收發器都可以喚醒讀卡機。不過為了安全與用路人適應上的考量,還是將通過收費站的時速限制在40 Km/hr,以避免其他車輛誤闖車道時發生追撞危險。
王景弘說,收費車道上除設有紅外線收發器外,還設有執法系統,包括違規照相機以及車型辨認系統,可將超速進站或是未依規定插卡扣款的車輛拍照存證,再由公路監理單位寄發罰單給這些車主。
這張IC卡目前只有單一儲值功能,其中的餘額可以從讀卡機顯示幕上判讀,當金額不夠時,可以到指定的地點加值。不過在交通部的交通 IC卡計畫中,希望未來是「一卡多功能」,比如可以加上公車、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的票券審核功能。
在車上讀卡機(OBU,Onboard Unit)部份,試用期間(11月23日到明年四月底,為其五個半月)的這款讀卡機也只有單一功能;不過王景弘指出,台北市政府就有意利用車上讀卡機來做為停車計時器,再配合上IC儲值卡,就可以直接自卡中扣除停車費用。各種用途其實十分廣泛,中華電信研究所還在研發中。
王景弘指出,利用人工收費,台灣的最高紀錄是每小時1000車次,而據評估,電子收費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000-1500車次,效率比人工收費好得多。不過由於車上需要裝置讀卡機,成本不低(目前讀卡機為進口,成本約5000元);使用時駕駛人會否違規、機器夠不夠穩定等等問題,也都還需要試用期間的仔細評估,才能決定未來是否可能大量改用此種電子收費系統。
王景弘說,若電子收費未來成為高速公路收費方式的主流,中華電信研究所會把讀卡機技術轉移給國內廠商,以求壓低成本;也有可能與汽車廠商洽談合作,讓讀卡機成為汽車的標準配備。在IC卡的部份,則可能與其他大量發卡的廠商合作,如中國信託。
第一波參與這項試用計畫的人,主要都是在中山科學研究院和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經常使用北二高,且是網際網路使用者,以便於利用 email及網站連繫。由於原先計畫中是徵求2500個試用者,目前卻只有2200人,所以在11月23日開始試用後,可能會展開第二波的「徵人」,有興趣的網友不妨多注意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計畫的網站;也可以自該網站進一步了解電子收費的一些細節。
熱門新聞
2024-02-05
2024-02-05
2024-02-05
2024-02-05
2024-02-05
2024-02-05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