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WSJ)的報導,大部分的智慧手機應用軟體會將使用者的隱私資料洩漏給第三方,其中可能包含手機唯一序號(UDID)、姓名、性別、電話號碼、所在位置等。

WSJ檢驗101個iPhone及Android軟體,發現其中有56個會洩漏手機的UDID給第三方廠商,47個會傳送手機所在位置,五個會傳送年齡、性別及其他個人資料。該報導認為iPhone一款TextPlus 4的軟體最為嚴重,它會把手機的UDID傳送給八個廣告廠商,還把性別、年齡、郵遞區號等資料傳給其中兩家廠商。

蘋果、Google等線上軟體商店均會要求軟體開發商詳述該軟體會取得哪些資料及使用手機的哪些功能,所以認為使用者是自願讓這些軟體取得資料,但實際上大部分使用者不清楚自己答應了哪些權限,更不知道廠商取得資料之後做何處理。這些廠商均宣稱沒有提供使用者的姓名給其他廠商,這些廠商大都以UDID來辨識使用者,由於UDID幾乎是無法刪除、修改,對廠商來說,這幾乎比姓名更準確。

該報導中有一個特例,iPhone上一個南瓜頭雕刻軟體Pumpkin Maker,未經報備就傳送使用者的位置給廣告商,而且似乎符合蘋果的規定。該軟體沒有用到iPhone本身的GPS或Wi-Fi定位技術,而是使用廣告商的工具達到這個目的。該工具追蹤基地台的IP位址來判斷使用者的大略位置,只是誤差較GPS或Wi-Fi等定位模式大。Google地圖手機版在沒有GPS晶片或無法取得GPS訊號時,也會使用類似方式定位。部分軟體在取得位置之後,只會提供郵遞區號等大略位置資訊給廣告商。

不過也有部分媒體認為該報導過分誇大資料洩漏的問題,因為這些軟體都按照規定上架,使用者也都允許才能安裝。(編譯/沈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