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在上任32天後首度公開亮相,分享微軟目前正在進行的轉型任務,以及新的發展策略。邵光華也交代了自己想回到臺灣的理由,除了熱情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他看到臺灣人才在國際舞臺上的危機。

談到微軟的新發展理念,邵光華點出最初Bill Gates成立微軟時的願景,是要讓每個人的家中及桌上都有一部電腦。然而到了今天,手機與平板裝置帶動行動化的革命。為了跟上這個腳步,微軟現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今年2月上任後,宣布新的發展方向是成為「生產力與平臺」導向的公司,取代先前服務與裝置的口號。

同時,Satya Nadella提出了「Mobile first,Cloud first(行動優先,雲端至上)」,要為每一個人的每一設備提供雲端服務。Satya Nadella上任6個月內,也採取了不少對微軟而言意義重大的改變,例如推出Office for Mac,9吋以下小裝置的Windows授權免費、.NET平臺開源等,來凸顯他要推動微軟改變的決心。

邵光華補充,現今將近30億的人口有能夠連結網路的裝置,未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持續擴大,更多裝置與感測器的出現,微軟想做到更深的層次「Internet of Your Things」,將每位使用者身上所有跟網路相關的東西連結起來。

用單一作業系統通吃所有裝置

邵光華用一個圓圈表達微軟目前的核心價值,圓圈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為雲端OS,下半部為硬體及裝置OS,而圓圈的中間則是以人為本,提供數位化的工作與生活體驗。這個圓圈代表了「One OS」的概念。

另外,邵光華也透露,微軟很快就要推出一個能夠通吃所有螢幕尺寸大小裝置的作業系統,將要做到「One OS for screens of all sizes」,來為每一個裝置與平臺提供一致的使用體驗,「到時候,介面一致,感覺一致,操作也一致。」他說。

甚至,他說,未來這個作業系統可以支援所有裝置,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遊戲主機Xbox。對企業而言,一套應用程式只要開發一次,就能套用在不同裝置上,程式會隨著不同裝置螢幕尺寸自行調整呈現方式,也可以輕易將這個應用程式從本地伺服器端搬移至雲端環境,邵光華表示,這些過程所省下的時間,個人或企業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達到整體生產力的提升。

對於微軟的硬體部分,大家最關注的包括Surface產品與Nokia手機品牌併購後的做法。在前兩代Surface的營收表現上,對於大家提出的質疑,邵光華表示這是學習與嘗試的過程,但他並不擔心,因為他們才剛起步,也都還在成長的階段,他表示,幸虧微軟的財力足以承受這些。但他同時也透露,Surface pro3的銷售已經在某些銷售地區有了很好的開始,而微軟目前的股價也是歷史新高,他認為外界給予了很多肯定。

管理上充分授權,前提是看到數字

至於自己上任後要做的事情,邵光華表示,自己還處於了解與學習階段,短期策略是先加強互動,至於長期,他希望能在過去成功的基礎上,更加突破,展現漂亮的成績。上司要求劭光華90天要有成效,他則自許2個月交出第一份成績。

他說,對任何企業而言,轉型最大的挑戰在於溝通,因此他上任後最先做的便是溝通,接觸微軟的合作夥伴,不管是透過聚餐、聚會,或單獨溝通,他希望能先聽到大家的聲音,知道大家的想法後,再來做出改善與回饋。內部管理層面,邵光華則採充分授權,讓員工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但前提是,員工必須達成業績要求的數字,否則他就會介入。他特別想做的是鼓勵員工走出去,到其他的國家體驗與交流,不管是亞太地區、中國或者美國,他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國際的視野,尤其在這樣的國際大公司,他認為人脈很重要。

中國1年100萬海歸人士,憂心臺灣人才

最後,邵光華坦言,回臺灣的理由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看到一個令人傷心的趨勢。他發現新加坡與香港的人才受到更多的追捧,反觀臺灣的人才在國際舞臺上較難以展現,他希望能鼓勵、幫助這些臺灣人才。

他觀察,去年中國出國讀書、工作後再回到國內的海歸人士超過100萬人,但臺灣出去的人卻有漸緩的趨勢。他認為,臺灣人必須要有走出去的信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