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
一家傳統製造業的高階主管,他可能每天在不同的據點或是客戶端,當經銷商突然想要下一筆訂單,這位高階主管得知道庫存夠不夠;如果庫存不夠,那工廠的原料夠不夠;如果工廠的原料不夠,那供應原料的廠商原料夠不夠,這些資料全都在BI(Business Intelligence)裡,但是如果他只能透過個人電腦才能看到BI的資訊,他就得等回到辦公室後,才能回覆這筆訂單查詢。速度慢是個問題,他因為時間而失去這筆訂單是更大的風險。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好解法,那就是將BI的資訊放在平板裝置上,這位高階主管就能馬上查詢,並即時回覆訂單,不僅速度快,也不用冒著失去訂單的風險。對於企業來說,這是決策工具的再進化,也讓決策真正具有行動力。
實際上,現在臺灣也確實已有一些企業為了更即時決策搶得先機而開始嘗試導入行動BI,讓高階主管可以隨時將營運決策資訊帶在身上,在任何地點都能透過行動BI提供的資訊下決策。
行動BI可說是一波重要的BI變革。今年年初,Gartner特別針對BI的變化進行預測,分析報告認為,BI將在未來幾年有不少重大轉變,其中一項轉變就是到了2013年的時候,使用者透過行動或是手持裝置來使用33%的BI功能,這也代表著行動BI將是許多企業的投資重點。
軟硬體技術的成熟帶動行動BI時代來臨
行動BI並不是導入一套新的BI,而是用新的方式呈現BI的資訊,讓資訊能更有效的被利用。
而這個新方式跟軟硬體技術成熟,有很大的關係。以硬體來說,平板裝置的普及是一個很大的誘因,因為平板裝置比起手機,突破了螢幕太小的限制。
過去有企業曾經嘗試將一些企業的電子表單放在手機上使用,但這種行動BI的效果其實並不好。比如矽創電子在2年前就曾嘗試將企業內部的一些電子表單,調整成可在iOS的作業系統上,以瀏覽器開啟的方式使用。不過,矽創電子資源管理處處長蘇大湖就表示,當時由於手機的畫面太小,加上不利於資料的鍵入,所以使用率並不好,直到平板裝置的出現,才解決螢幕太小的問題。
在軟體方面,目前行動BI分成用瀏覽器開啟的網頁版本,也有打造BI專屬App的方式。 前進國際解決方案經理蔡雅鳳表示,從2011年開始臺灣有不少企業的高階主管對於行動BI的興趣都很高,不過,受限於BI的行動化方案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一直到今年年中以後才陸續有相關的解決方案出現。
蔡雅鳳進一步指出,所謂技術不成熟如原先BI頁面轉到行動裝置上時,畫面無法彈性隨裝置頁面大小調整,所以IT部門的人還必須重新開發。而如果廠商沒有開發BI專屬的App,企業也可以瀏覽器的方式開啟BI,但也有的BI產品,沒有辦法支援iOS的瀏覽器Safari。
除了技術的革新以外,對目前已經打造行動BI的企業來說,讓資訊流通速度更快來打造集團式,或是供應鏈的管理機制,也是刺激導入需求的主要原因。
以裕隆集團來說,正在導入的行動BI並不是他們第一次導入BI,不過規模擴及84家裕隆集團的關係企業與子公司,從協力體系、研發、製造、品牌、通路水平到車主都納入行動BI的導入範圍,而打造行動BI則是導入集團式管理的第一階段,讓集團的最高階主管可以隨時看到84家企業的營運狀況,並隨時給予決策。
另外,傳統製造業的高林,則是為了可以更快掌控供應鏈的供料跟達交率,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導入行動BI,目前已經成功上線1個月。行動BI是他們導入BI的第四階段,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導入BI並深化應用。
這顯示出行動BI是企業導入BI的其中一個階段,也就是說,行動BI是一個演進的過程,而不是為了行動化而行動化,企業導入原有BI的深度,或是預計達到的深度,是決定企業能否導入行動BI的關鍵之一。
企業應用BI程度深淺不一
蔡雅鳳將臺灣企業導入BI的類型與興起進程大約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4年,當時大部分的BI產品主要是產生多維度報表,而企業導入BI的目的是,用來取代IT人力寫程式開發報表,減少IT部門的工作量。
第二個階段則是2007年,這時候的BI產品進入了模擬階段,也就是除了產出多維度報表,讓使用者知道已經發生的事情,還要進一步能藉由過去的歷史資料,來分析還沒發生的事情,比如像是毛利率、匯率的變動,企業就能及早開始避險。第三個階段才是2011年興起的行動BI。
蔡雅鳳也將臺灣企業應用BI的狀況分成三類,一種是大型企業,通常會導入不只一家廠商的BI產品,應用BI的深度也從財務報表到建模預測都有。第二種是中型企業,導入BI產品僅作單純的管理報表。第三種則是更小規模的企業,不會導入BI,而是由IT部門的人寫程式開發固定報表。
在這三大類別中,蔡雅鳳表示,目前大多數的臺灣企業屬於第二類型,也就是BI的第一階段產品,僅用來產出多維度財務報表。
行動BI的需求往往來自於高階主管本身
不過,今年初IDC的分析師鍾翠玲指出,因為近年來經濟景氣的循環加快,舉凡像是微利時代、金融風暴,都讓中大型的企業開始思索更有前瞻性的BI,打造資料倉儲、建模、分析,成為BI的新興投資趨勢。
勤業眾信經理賴偉晏認為,這種高階主管的進階分析需求興起與行動BI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高階主管對於具有預測能力,或是能提供比一般財務報表更豐富的資訊的需求升高,而且企業內高階主管通常行程滿檔,真正能坐在辦公室看電腦的時間其實不多,就帶動了行動BI興起。
也因為這樣,使用者主動發起的需求,正是行動BI中的一個特色。蘇大湖表示,前一陣子就有不少高階主管,拿著自己的平板電腦,探詢IT部門將一些應用放在平板裝置上使用的可能性。「過去在個人電腦時代,大部分的資訊系統應用都是IT部門建置完成後交到使用者手中,但是,許多行動化應用,反而都是由使用者發起需求。」蘇大湖說。雖然矽創電子目前仍未導入行動BI,但從高階主管發起的需求,促使IT部門將這樣的專案放進未來的規畫藍圖中。
不過,也不是每一個產業都有行動BI的需求。就像過去臺灣運用BI最廣的就屬金融業,但對行動BI態度反而保守。一來是金融業的資訊安全的敏感度較高,二來則是金融業的主管較少出外移動。元富證券副總經理林東和就認為,目前行動BI對證券業來說,尚未達到經濟規模。
打造行動BI,要先將呈現指標精簡化,讓介面更加一目了然
行動BI受限於裝置本身的費用,通常是以少數高階主管為主要使用者,因此,IT部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得找出一些高階主管需要在行動裝置上看到的主要指標,並依照這些指標,另外客製專門的呈現頁面。
但IT部門並不是僅將電腦上的BI畫面轉移到行動裝置上就了事。賴偉晏表示,導入BI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在於使用介面的設計,也就是如何呈現企業的KPI指標,而放上行動裝置後,由於介面更小,高階經理人查詢頁面的目的是注重速度,「要做出讓高階經理人在3秒內就看懂的介面,才是行動BI的關鍵。」他說。
企業只要導過BI,就會了解建立指標所要花費的時間其實相當冗長,尤其大部分的使用者都無法確切說出自己想要看的指標。在開發行動BI的使用者介面時,這個難度也更高。
「使用者使用平板跟個人電腦的動機是不一樣的,所以,開發介面的時候,要粹煉、要精簡,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高林資訊室經理葉仁祥表示。
這個粹煉與精簡的過程,也是讓一些尚未導入但有興趣的企業感到挑戰的地方。華泰電子資訊長王金秋就認為,行動BI的確是重要趨勢,但是如何定義出老闆最想看到的KPI就是最大的挑戰。
王金秋進一步說明,目前在BI上的資訊已經太多,對高階經理人來說,在外面移動時要看的資訊,是要經過過濾的,然而,IT部門所想到的指標,往往跟老闆想的指標不太一樣,另一方面,他也認為,指標要具有前瞻性,而不僅是落後指標,才能真正發揮行動BI的最大效益。
這次我們走訪了2家企業案例,他們率先為高階主管們打造了新一代行動BI,也各自找出了不同的導入策略跟應用方式,但不管介面或作法多麼不同,最終都是為了要讓營運資訊的傳遞更快速,讓主管可以更即時的下決策。
BI工具應用進化史
階段 1
前BI時代
在還沒有BI工具之前,許多企業都是財務人員使用Excel工具來編製紙本月報表,讓主管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況。資料來源:高林提供,2011年11月
階段 2
用BI產生樞紐分析報表
一開始企業導入BI,仍多是由財務人員使用產出財務報表,但是已經進階到可多維度調整的財務報表,呈現方式仍以數據為主。資料來源:高林提供,2011年11月
階段 3
BI儀表板興起
為了讓主管可以利用BI所提供的資訊更快下決策,企業開始利用BI工具中的儀表板,來打造企業戰情中心,讓營運資訊一目了然。資料來源:高林提供,2011年11月
階段 4
行動BI興起
隨著平板、行動裝置逐漸普及,主管開始有了隨時隨地可以看營運資訊,並且下決策的需求,BI畫面力求精簡,讓移動中的主管更快掌握資訊。資料來源:高林提供,2011年11月
華泰電子資訊長王金秋表示,導入行動BI是大勢所趨,但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過濾資料,找出老闆想看的重要指標。
勤業眾信經理賴偉晏認為,隨著全球經濟變化快速,高階主管對於進階分析的需求升高,也更需要將戰情帶在身上,方便隨時做決策。
把財務報表用電子郵件送到主管手機,就是行動化的第一步
行動BI的目的是要讓資訊的傳輸更快速,讓主管可以隨時隨地做決策,因此,用主管最熟悉的方式,將主管最熟悉的介面傳送到他手中,就是一種方法。
像中天生物科技,他們在今年2月開始導入BI,並且在4月順利上線,在這之前,他們僅利用BI工具來產出數據型報表,今年導入BI,則進一步針對高階主管提供更多的樞紐分析跟動態維度的工具,讓主管更快可以了解目前的營運狀況,主要的使用者為健康事業部各層級主管以及董事長層級。
中天生物科技也考慮過要導入行動BI,他們後來決定先以董事長最熟悉的方式開始。負責這次導入BI專案的資訊部專員吳季蓉表示,目前董事長還是比較習慣看傳統的財務報表,而他也習慣每天收發電子郵件,因此,藉由電子郵件直接將財務報表主動推送給董事長,是最快可以協助營運決策的方式。
這也使得BI的利用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因為財務報表的資料,就不需要等到董事長進到辦公室以後,才看紙本,而是可以在移動到辦公室之前就可以收到資訊。吳季蓉進一步表示,用電子郵件主動寄送財務報表,也可以解決高階主管時常忘記帳號密碼的問題,同時,電子郵件也不會受限於行動裝置不同作業系統的限制。
但其實中天生物科技對BI的應用並不止於此,雖然僅用1個半月的時間,就導入BI並成功上線,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花了9個月的時間打造資料倉儲。吳季蓉表示,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於將系統本來沒有的資料整理出來。比如說,過去的系統類別裡,並沒有特別把「新品」這個類目拉出來,所以資料庫中也就沒有新品的欄位,但在BI的設計規畫中,「新品」則是必要的資訊之一,因此,就得從產品生產日去找出新品的定義,才有相關的資料。
他們也將BI介面的應用分為5層,分別是營運重要指標、事業部門別資訊、產品通路別資訊、客戶體系資訊以及細項分析。這5層也根據不同的職位可以看到不同的範圍,專門給董事長參考的是營運重要指標,總經理的職權則可以瀏覽第二層與第三層的頁面,各單位的最高主管則可以瀏覽第三層與第四層的頁面,最底層則是給業務單位使用。
前進國際解決方案經理蔡雅鳳表示,臺灣大部分的企業都還停留在用BI製作財務報表的階段。但是,如果把BI行動化當作現有BI的延伸應用,利用BI的訂閱功能,將財務報表主動推送到主管的電子郵件裡,主管就能用自己的手機收發電子郵件,照樣也能藉由行動裝置,比往常更快看到營運資訊。
中天生物科技資訊部專員吳季蓉表示,用主管最習慣瀏覽營運資訊的方式開始著手行動化,門檻低很多。
相關報導請參考「行動BI」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