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IBM總經理于弘鼎:在臺灣IBM任職30年,經歷系統工程師、業務經理、大中華區的事業群總經理等職。2009年2月就任臺灣IBM總經理。

圖片來源: 

iThome

今年,是臺灣IBM總經理于弘鼎進入IBM的第30年。在這30年間,他一路從基層的IT人員歷練到事業部門總經理,甚至在2009年接任臺灣IBM總經理一職。他不僅在IBM累積豐富的經驗,同時,他任職的,是一家對企業IT領域有著深遠影響的企業。而且,這家企業,在今年也邁入了第100年。

IBM經歷10個10年的劇烈變化,面臨了數次因外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轉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2004年時,IBM將PC部門賣給了聯想,也正式從一個以硬體製造為主的企業,轉型成為以軟體與提供服務為主的企業。

于弘鼎表示,過去10年IBM的重大轉型,其實跟網路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網路的普及,讓電腦從以企業使用為主邁向了個人消費性產品時代,市場激烈競爭下,也減少了個人電腦業務的獲利空間。這個轉型過程,是于弘鼎心中印象最深的IT事件。

事實上,在IT領域,IBM的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比如IBM在1967年所發展的大型主機系統與相關技術,一直到現在,臺灣仍有許多企業的核心業務還放置在大型主機的環境中,而IBM後來有許多技術也都是從第一套大型主機System 360演化而來。除此之外,IBM也在1981年時發明了PC,開啟了電腦這個工具接下來近30年的風光歲月。

但這家企業,在1993年時,開始走向賠錢的命運。于弘鼎表示,整個80年代,由於大型主機跟電腦的需求很強勁,加上沒有競爭者,IBM幾乎沒有面對市場變化的策略,所以,直到90年代,陸續出現競爭者時,逐漸減少的獲利空間,甚至開始賠錢,促使IBM不得不轉型,放棄經營毛利低的消費性電腦業務,經營軟體與服務業務。「現在IBM的獲利中,軟體與服務就佔了8 成,硬體只佔了不到2成,證明轉型策略很成功。」于弘鼎說。

IBM的轉型,不僅象徵著他們內部核心價值的轉變,也代表著企業需求的轉變。

景氣循環變化快速,讓IT與業務的結合需求越來越高

于弘鼎認為,企業的需求會有所轉變,跟全球化的趨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近年來,經濟變化更為快速,景氣循環更快,競爭更激烈,全球企業之間的關係互相影響,讓企業因應市場的速度也必須更快。「IT與業務密切結合的要求,比過去幾十年來,要強太多了。」

以臺灣的企業來說,30年前,一家本土企業如果沒有發展外銷市場的話,是不容易受到國際事件的影響,但時至今日,臺灣已經很難置身於全球之外。就像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或是2011年發生的日本大地震,臺灣大部分的企業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這使得臺灣企業IT,就必須追求速度以及分析的能力。比如像是日本的大地震,讓臺灣許多電子業出現供應鏈危機,企業為了不讓自己獨立於供應鏈之外,開始利用資訊系統積極與上下游廠商進行整合,透過整合的IT工具,來提供更好的管理資訊,掌握庫存與貨源等資訊,並且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好準備。「因為世界的經濟活動講求速度,IT就不能置身事外。」于弘鼎說。

有趣的是,在IBM2011年的CIO調查與2010年CEO的調查中,兩者對於未來3到5年內,企業會受到外力影響的因素以及IT能協助企業策略的考量,相當一致。這顯示出,IT與企業決策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趨於一致。

物聯網將能解決人類更多需求,也讓IT應用更廣泛

于弘鼎認為,科技是一種手段,來解決企業或是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一如企業近年來相當重視用IT工具分析資訊,所要解決的挑戰就是經濟環境的快速轉變,未來,他認為,物聯網的興起將可以更有效率的解決企業與人類的需求,讓IT的應用更為廣泛。

就拿近年來IBM不斷提出的智慧地球議題來說,不只是涵蓋了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而已,也考量到生活環境的快速改變。比如說,中國有無數個城市正在快速發展,並且吸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臺灣也是,五都成形,越來越多人口聚集在都市中,政府對於都市管理的需求也會攀升,這方面的需求可能包括交通的管理、治安的管理等等。其他像是氣候的改變,讓各國政府對掌控突發危機的需求也會升高,例如監測河川,在達到可能發生土石流危機時,就能發出警訊通知。

于弘鼎認為,因為這些需求,讓物聯網的應用會成為IT下一波很重要的應用技術,透過在各種物體上內建晶片、感測器、RFID等,藉由網路將這些設備相互串連,並且將這些訊息傳回系統進行即時分析,就能快速針對周遭環境做出反應。

這技術放在企業IT也是如此,運輸業、零售業,靠著物聯網的技術就能更有效率的調度資源,也能在危機發生時,快速解決。

于弘鼎認為,未來企業應用新技術解決問題的需求將是持續性的工作,因為,外在環境不斷變化,不論是經濟或是自然環境,都會持續讓企業必須不斷嘗試使用新技術,來讓企業的運行更有智慧、成本更低、更有競爭力,畢竟,「未來的世界有可能的情況是,你不玩這些新技術,企業就會被淘汰。」這或許也是一個CEO,30年來親身體會了IT產業的轉型與變化,所得到最深的體會。

 


相關報導請參考「iThome電腦報周刊10周年特別報導:IT 10年」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