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恬 中信金控資訊執行長:我越來越覺得,不論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如何架構(Architecting)都會是一個最關鍵、最關鍵的元素。

圖片來源: 

iThome

最近幾年,我在中國信託的大多數時間,都是用來了解公司的大專案,掌握公司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對客戶的切割方式。如果你不了解市場跟客層,就很難從他們的應用角度來想像,什麼樣的科技才算是有用的科技。

我們了解下一個世代的顧客嗎?

不論是雲端運算或很多新興協同合作工具,這些都是下一個世代的使用者行為,我一直很擔心一個問題,我們真的了解這些行為嗎?舉例來說,我對我兒子的行為就經常感到百思不解,雖然我不太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行為舉止。但觀察他的行為卻很有意思,就像是看到我們下一個世代的顧客。再回頭看看自己,今天在企業裏作決策的人,卻都是我們這個世代、這個層級高度的人。

我最近幾年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業務單位醞釀策略時能跟上他們的步伐,讓IT專案能夠銜接。我的做法是參加業務策略會議,要求老闆讓我參與這些討論。雖然我可能沒辦法在會議中產生太多貢獻,但至少我可以了解業務單位想要做什麼,那麼我就可以出點子。如果我不知道CEO想要做什麼,我也就無法找得到對我們會有幫助的科技。學會從業務前端的角度來看,這是第一個大的課題。

比如說雲端運算,可預期這會是一個主流的未來發展,但我覺得對於它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就我自己的初步觀察,很多IT主管會想要運用私有雲來推動一些計畫。但是,當你對這項技術的了解不夠時,例如不了解這項技術的成本結構,那你怎麼會知道未來該用什麼樣的價格來協商和競爭。

其實,雲端運算只是將委外昇華到另外一個層次,不只是機房、維運和硬體設備的委外,還加入了應用系統。雲端運算這種委外模式已經進入業務層面,進入到業務層面以後就更加難分辦出成本和價值。若有廠商要按每個使用席位來計算雲端運算的費用時,我要如何知道付給廠商的成本,實際上對我產生的價值是什麼呢?

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了解這些技術,然後更深入地剖析它的成本結構,然後才能了解自己可以有多大的議價權力。以雲端運算來說,了解它的成本結構以後,才能判斷自建或是租用何者對企業比較有利。

永遠的問題是,當使用量達到一定規模後,這項技術是否仍然適合我的需求?我對雲端運算雖然有很多好奇心,但我相信,雲端運算最後一定跟規模有關,也可能跟業務的速度有關,這些問題是第二個層次的挑戰和機會。

架構是最關鍵的元素

第三個層次,這也是我最近心得比較多的地方。我越來越覺得,不論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如何架構(Architecting)都會是一個最關鍵、最關鍵的元素。

如果我不能夠了解銀行跟IT,就沒有辦法做到標準化(Standardize)和精簡化(Simplify),而且也無法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架構(Architecture)。我們的服務就永遠不可能更快,品質永遠不可能更好。可是要談架構,好難喔!

談架構時,大家都會覺得為何老是要將事情複雜化,明明我只要需要一小點的功能,何必談論那麼大的架構問題。其實使用者覺得很煩,我也覺得很有挫折感。

但是,架構還是很重要。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就是,該如何認證架構師?如何花錢培養?每個IT主管都可以了解Cisco設備管理的重要性,人人都願意花15萬元來培養員工通過Cisco CCNP認證。但是架構師該怎麼認證?有誰可以提供認證?要怎麼養成架構師?這些都還不太清楚。

另外,架構問題往往也是企業組織上的痛點,若要探討架構問題,CIO還必須和原有架構中的既得利益者溝通。

如何重組IT的生產線

CIO除了架構議題以外,還有另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應該如何重組IT的生產線?過去的作法講求依據應用程式或是產品類型來區分,但我認為,將來一定要從設計(Design)、建置(Build)和維運(Maintain)來區分IT的生產線。

因為科技的運用,不論是從最初的產生,到最後的提升、分享的整個歷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其實是設計,根本不是在建置過程。

如果你已經擁有了好的架構,你就能夠了解市場往哪裡走,再加上有一個好的建置團隊的話,我認為,銀行就會有一點點機會能夠走在產業的前面,最起碼可以比競爭者多一點機會。

現在我們開始不斷研究一些問題,像是研究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Twitter會對我未來的顧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過去只要擁有各種數字就能進行分析,但是現在的網際網路不同了,數字不再那麼重要,文字才是真正重要的內容,不論是文句的模式,使用者的想法、意見等,這些如何成為資料探勘和商業智慧的一部分,是銷售議題中非常重要的課題。

可是,今天我們一點都不了解這些技術對未來的影響,我覺得這是未來10年、20年中,非常有趣的大轉機。對資料探勘和商業智慧而言,網際網路帶來很多深層的意義,這些深層意義未來將會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今天根本都還剛剛開始了解而已,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問題,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而這正是IT產業很有趣的地方,There’s never lack interesting subjects to talk about。口述⊙張汝恬/整理⊙王宏仁

 

激盪與迴響

英業達電子商務中心資深協理盛敏成

我認為IT專業分工非常重要,但每一個IT人都想要自己寫程式、自己除錯、自己上線。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你會自己做衣服嗎?你沒有一件衣服是自己做的,汽車也是一樣。很多事可以依靠別人,IT為什麼不行?

 

連展科技總管理處處長 張瑞益

每家企業多已具備了基本的IT系統,ERP、CRM、BI等IT系統已成為企業的基礎生活,不再是企業的特殊競爭力。Integration與Process Alignment才是重點,才是新的IT競爭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 朱雨其

IT要擺脫技術思考的層次,在組織內提供策略性的業務產品創新。

從策略角度來看,架構對企業的確很重要,但是要改變架構不容易, CIO必須和現有架構的利害關係人溝通,所以CIO的溝通能力就很重要。

 


相關報導請參考「當前CIO的挑戰與機會:看兩岸三地資訊長怎麼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