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在臺灣,軟體授權普遍有一個不成文的默契,就是只要採購7成的軟體授權數,就等同於採購了充足的授權數,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軟體廠商並不會進一步追補授權數。但是,這樣的默契卻在2009年打破了,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不滿的當然是軟體廠商背離誠信,然而,更大的爭議卻是軟體授權機制存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當軟體授權的遊戲規則一變再變,企業仍舊只能逆來順受的照單全收嗎?姑且不論軟體廠商是否因為經濟不景氣而追補授權,甚而猶若殺雞取卵般的慘待企業。但是,面對一波又一波的軟體授權清查,企業的態度已經開始轉變。
企業面臨軟體廠商追補授權之際,更試圖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對於不合理之處,尤其重視,並且希望找到新的出路。例如:測試環境中的軟體是不是也需要授權等,企業都希望能夠有不同以往的選擇。
企業對於軟體授權反撲的抗爭,是否能有立竿見影之效,我們暫且不論。然而,光是從企業態度的扭轉,就足以判斷這股正在醞釀中的力量不容小覷,原本由軟體廠商一面主導的態勢,未來會不會真的會因此改變,就要看各個企業的堅持與努力。
然而,軟體授權的爭議,想要逐一釐清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要建立新的遊戲規則,企業反撲的這條路勢必不好走。但是,企業展現出來的態度,也並不是一種妄想,而是有多年的實務經驗作為後盾支撐,足以讓企業擺脫軟體廠商所提供的維護與技術服務。
10年前,許多企業的E化才剛剛起步,不論是導入ERP系統或是資料庫等可能都是第一次,舉凡系統部署與後續維護都需要仰賴軟體廠商所提供的服務。但是,企業多年來累積的實務經驗與技術能力,已經改變了這種依附關係,企業握有的籌碼亦不同以往,當然有機會建立新的遊戲規則。
2009年8月iThome周刊在陸續接獲資訊部門投訴後,緊急啟動一項有關於軟體授權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93%的企業,因為軟體授權不合理而開始評估其他解決方案。另外,因為價格調漲而拒絕續約的比例也達到29%,充分顯示企業對現有軟體授權機制的強烈不滿。
其中,廣達電腦副總經理方天戟就說:「廠商不合理,我就把它換掉。」以現今軟體維護費用高達整套軟體售價的20%來看,企業只要連續5年不支付維護費用,省下的錢就能重新購買一套軟體。當然,這只是決策思考的其中一個構面。然而,類似這般的想法,已經逐漸在廣達電腦與日月光等各個企業散布。而若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想法,即使無法讓軟體廠商不寒而慄,至少也會成為談判過程中有利的籌碼。
事實上,目前的軟體授權機制確實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亟需軟體廠商進一步思考並且改善。舉例來說,在SAP的ERP系統使用上,就有很多企業認為依據使用者人數授權,並不符合企業的應用現況。因為企業為了達到良好的管理,通常會給予每位使用者一個獨立帳號,但是,有些使用者的使用頻度並不高,也許一個月只使用一兩次,甚至一年一兩次,企業也要為此購買授權,而且不論用量少與用量多都是同樣的價格,實在不合理。
此外,對於高科技製造業者來說,由於7天24小時輪班的營運特性,因此,同一套ERP軟體會有兩組輪班人員使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多採購一倍的授權數,才能符合軟體廠商的授權規範。這些問題都凸顯了現今軟體授權機制的不合理,許多企業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應是以同時上線人數計價,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使用情況。
軟體授權不合理的情況,雖不勝枚舉,但若要改變現況,另立遊戲規則,企業恐怕還是必須靠自己,而非冀望政府或軟體廠商主動改變。
相關報導請參考「回顧2009:2009十大IT新聞」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9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