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資訊處處長王金龍 (攝影/洪政偉)

「我以前都開玩笑說,自己是20幾年資歷的王姓打字工。」當過26年法官的司法院資訊處長王金龍笑著說,卷證電子化之前,法官撰寫判決書很辛苦,一份判決要引用許多紙本卷證資料,一一查找之後,甚至得用文鎮壓住超厚的卷宗,才能順利引述紙本內容並輸入電腦。正因這段深刻經歷,當王金龍轉任資訊處長,從IT的使用者轉變為IT服務推動者之後,他更能以實務經驗,來思考現行司法資訊體系的痛點,展開了一系列的司法IT改革。

現行司法院的資訊處長,若是從審判業務調人來支援行政業務的「調辦事法官」,任期以三年為限。2016年底上任的王金龍,即將期滿回歸法官職務,但在這三年內,他延續前任的部分政策,以證卷電子化為基礎,陸續推廣了科技法庭、電子訴訟、院檢電子證卷交換、量刑查詢等服務,「要讓司法服務更便民,且更貼近法院各職務的需求。」他表示。

比如說,卷證電子化與科技法庭的建置,就是前任努力的成果之一,王金龍自己就是受惠的使用者,那時候,他在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工作,政策推辦2年多來,他經手的每一個案子幾乎都用科技法庭來辦理。

科技法庭的作法是,在法庭內檢辯雙方位置,分別建置投影設備,同時配置電子卷證提示機與實物提示機,以投影方式提示證據。王金龍認為,這不論對刑事或民事案件,都是必要的設備。

在刑事案件上,用投影幕公開提示證據能大幅縮短開庭時間,比如集體犯罪的被告有10人,以往提示證據的作法是讓被告輪流傳閱卷證,可能一次提示,就得花上半小時,甚至有法官為了縮短時間,無法落實程序正義而限時傳閱。科技法庭改用公開提示的作法,能大幅改善了這個問題。

王金龍指出,公開提示方式還可以用在審判心理學,比如監視器拍下竊盜案的被告身影,以往,被告可能堅持不認罪,但看到了投影的證據後,在法官、辯護律師甚至旁聽民眾都清楚可見的情況下,會對被告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使其更容易坦白罪刑。

在民事案件上,科技法庭也很適合用於分割共有物、拆屋還地、通行權或土地糾紛案件等需要大量圖資參考資料的案件裁判。王金龍表示,他親辦的案件中,就經常使用地籍圖資系統套疊地號資料,甚至將Google地圖投影在螢幕上,來顯示紛爭土地的周遭環境、對外聯絡道路等,以此作為判決基礎,來取代過去資訊不完整的紙本資料。

三年內落實卷證電子化,檢院雙方、律師都受惠

然而,儘管科技法庭立意良好,推動初期的成效卻不彰,在2016年時,無論刑事或民事案件中,科技法庭使用比例均低於40%,而且還是由法官自由心證來填寫。因此,王金龍上任後的第一步,就是要落實電子卷證於科技法庭上的應用,他要求各法院將新進案件的紙本卷證,掃描成電子檔儲存,且為了更方便引用內文,掃描時也同步將卷證數位檔案上傳雲端進行壓縮及OCR辨識,再傳回該案書記官的電腦中,以利後續調閱使用。

王金龍擬定三項指標來評估科技法庭的使用比例,分別是「是否運用科技法庭審理案件、是否執行卷證掃描、是否製作電子卷證書籤」,除了第一項讓法官自主填寫,後兩項指標都靠程式自動偵測,尤其第三項指標,法官為了在庭上方便提示電子卷證,一定得事先加上電子書籤,不可能當庭翻找,所以,電子書籤採用與否,更能確實反應科技法庭的使用率,這也是擁有長年法庭經驗的王金龍才能歸納出來的實務作法。

司法院資訊處處長王金龍表示,曾任法官的實務經驗讓他有很多想法,但要具體付諸實現,需要專業的資訊團隊共同擬定策略。 攝影/洪政偉

根據司法院截至108年6月的統計資料,目前科技法庭在民事、刑事案件使用比例均超過75%,卷證電子化比例、製作電子書籤比例也都逐年提升,甚至部分法院的電子證卷已經接近100%,僅剩一些執行中的舊案件仍用紙本卷宗來審理。不過,王金龍表示:「一個手指伸出來有長有短,不會每個法院都非常好,我們也請電子化腳步落後的法院,提報改進計畫。」

此外,司法院也祭出一些措施,讓基層法院更容易電子化卷證。首先,是編列外聘掃描人力的預算,來解決書記官的工作負擔加重的問題、降低反彈聲浪;再者,則是王金龍找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說服法務部共同執行「院檢電子卷證交換」計畫,因為院方要製作刑事案件的電子卷證時,通常需要將檢方的卷證資料也掃描成檔,這就導致,檢方內部已經掃過一次的卷證,封卷送到院方之後,由於院方沒有拆卷權利,就必須人工翻頁再掃描一次,耗費許多人力與時間。

發現該問題後,王金龍就積極促成院檢雙方的電子卷證交換,讓各地方法院與地檢署,先統一掃描規格後,將檔案上傳到司法院與法務部的雲端,透過系統交換卷證。而且,有別於甫推出時用USB來交換卷證,現在改透過線上交換機制,能在傳送文件時加上密碼鎖及浮水印,更能確保資訊安全。

從2017年推動院檢電子卷證交換以來,除了智慧財產法院較少刑事案件之外,其他法院均已經在今年8月完成系統的建設。王金龍也表示:「這項服務是雙方互惠,起訴時,卷證由檢方掃描、提供給法院,但是開庭後,法院會陸續補充卷證資料,再提供給檢方。」

除了院檢雙方受惠,律師要調閱卷宗也更方便了。律師閱卷的現行做法有兩種,一是親自到法院把紙本檔案調出來影印,二是線上申請閱卷,經過審查後,由院方將電子檔存成光碟寄給律師。王金龍表示,未來,線上閱卷系統建置完成,律師閱卷只需要用自然人憑證去申請帳號,經授權許可後,就能從專屬帳號來下載文件。

不過,電子卷證的現行存儲方式仍採分散式架構,系統由法院各自管理。因此,王金龍表示,卷證電子化的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個由司法院統一管理的資料庫,由各法院依循歸檔原則來上傳卷證,且永不銷毀。此外,司法院目前也正在建置第三代審判系統,未來將整合審判過程的所有表單文件如電子卷證、裁判書、通知書、筆錄等,透過授權讓相關人員登入後,能在同個平臺檢閱資料,不必再從個別資料夾下載。

用判決書開放資料打造AI量刑小幫手,讓司法服務更便民

卷證電子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讓AI在傳統司法領域的應用成為可能,「當所有電子卷證進入中央資料庫後,才有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王金龍舉例,透過大量卷證的文本分析,可以得知不同條件下,法官可能有哪些慰撫金裁量,或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構成羈押的事宜、不同案件可能的量刑標準等,都能從實務資料來歸納出可參考的數據。

司法院從2017年3月開始,就將所有判決書資料放置於國發會的資料開放平臺。不同於電子卷證,判決書一直都有電子版且開放查詢,且從2017年起,王金龍要求資訊團隊為每篇判決書加上獨立網址,並在文本內加上行碼,讓民眾能單獨引用每一篇判決書到第幾行。

基於裁判書文本資料,目前司法院也正與專家共同開發「裁判易讀與量刑參考小幫手」,整合「裁判書用語辭典」與「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在判決書頁面中,當使用者將滑鼠游標移動到特定字詞上,該字詞將顯示白話解釋,若想知道該案件的量刑建議,也能一鍵查詢,系統將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來分析判決書全篇文本,並自動在量刑趨勢建議系統代入相對應的量刑條件。

舉例來說,要使用現行司法院官網上的量刑趨勢建議服務,來查詢「不能安全駕駛罪」的刑度建議,需要自行代入13種條件如酒精呼氣濃度、交通工具種類等,但一鍵查詢的服務卻能分析判決書全篇文本並自動代入條件,如判決書提到的酒精呼氣濃度是0.37,所以系統將自動代入「0.25到0.54」的選項,其他還包括自動辨別重型機車為「機車」、事故發生的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口為「直轄市的縣市道路」、「沒有」酒駕以外其他足以影響交通事故的行為等。

王金龍表示,這個判決書AI量型分析模型,採用了累計到今年5月的判決書文本作為訓練資料,目前辨識刑度條件的正確率約為80%。除了辨識量刑條件,該服務也能透過特徵比對,主動推薦與該案相似的案例,方便法官或律師比對判例時,不必再像過去般大海撈針。

不過,裁判書的文本分析模型目前僅限「不能安全駕駛罪」,其他量刑模型還在建置,預計2021年上線。而量刑趨勢系統的刑度建議,也並非用AI判讀,是由替代役先分析裁判書,再由專家訂定量刑指標,「未來我們會進一步用大數據分析來取代人工文本分析。」

王金龍指出,建立這套系統的目的,不僅是要拉近人民與司法的距離,更重要的,是讓量刑標準有所依循,增加裁判可預測性,「一方面讓承審法官有比較壓力,防止亂判刑,一方面可供新進法官量刑參考。」另外,司法院內網也設置了艱澀字詞辭典,能主動建議法官以淺白的文字替換判決書中的艱澀字詞,提升裁判資訊的可讀性。

王金龍也表示,要具體推動IT建設,不能只有從實務經驗發想,還需要專業資訊團隊共同擬定策略。反過來,資訊團隊也仰賴具法官背景的領導者,作為強而有力的靠山,才能不受外在壓力來推動IT決策,「有位資深法官支持IT,才能建立一個對內機制跟法官對話。」這正是他所扮演的角色。

CIO小檔案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2016年底接任司法院資訊處長之前,有逾26年的法官工作經歷,曾任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法官、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法官及庭長、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法官、司法院民事廳副廳長,也曾在中正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分別兼任講師、副教授及學者專家。

機關檔案

司法院

● 成立時間:1947年

● 機關首長:許宗力

● 機關年預算:約30億元

● 員工人數:約350人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名稱:司法院資訊處

●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處長

● 直屬主管:秘書長

● 資訊部門人數:約30人

● 資訊部門每年預算:約5億元

● 資訊部門分工:共分三科,一科:負責前案系統、民事、刑事、簡易庭等審判系統整體規劃事宜。二科:負責資訊安全政策之規劃、院外網站建置管理、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及整體網路規劃事宜。三科:負責各類行政系統及規劃教育訓練等事宜。

IT大事記

● 2011年:進行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審判資訊系統開發建置、法官評鑑資訊系統開發建置及配合司法改革推行案件進度查詢便民服務等業務

● 2012年:職務法庭資訊系統開發建置、持續進行量刑系統開發

● 2013年:律師單一登入服務

● 2014年:完成智慧財產法院行政訴訟線上起訴及稅務行政訴訟線上起訴系統(含地院行政庭及移民署收容聲請)之開發

● 2015年:「司法院續予、延長收容事件線上聲請系統」正式啟用

● 2016年:民事訴訟線上起訴系統正式上線啟用

● 2017年:進行第三代審判資訊系統再造開發、第二代司法文書編輯器開發、收容事件線上審理系統開發、大法官審理案件系統開發

● 2018年:建置本院及法務部所屬機關間電子卷證網路交換檔案機制

● 2018年1月:大法官審理案件系統107年1月2日正式啟用

● 2018年6月:第三代審判系統完成開發與示範法院推廣

● 2019年:利用文字探勘技術建立自動化量刑特徵抽取機制

● 2019年5月:開始進行前案暨通撤緝系統再造計畫

● 2019年8月:民事強制執行線上聲請服務上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