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資訊室主任莊仙妃 (攝影/洪政偉)

今年1月22日,大街小巷正熙熙攘攘,準備迎接兩天後的除夕。這一天,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附醫)裡,還有一群人神色嚴肅地聚在會議室中,緊盯著投影螢幕的圖表討論著。

「這是我們開設疫情應變小組的第一天,」參與高醫附醫這場防疫之戰的核心人物之一、資訊室主任莊仙妃說道。這個應變小組由院長擔任總指揮官,比照早兩天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上、下午各開一次會,透過視訊聯結高醫附醫四家體系醫院,來觀察國內外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資訊、追蹤院內各項動態,比如病床數、物資庫存,還有後來疫情嚴重時,疑似個案的通報數和抽血檢驗結果。

而高醫附醫資訊室,正是撐起醫院快速應變的關鍵幕後推手。他們平時打下的基礎,比如庫存系統的建置,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作用,隨時掌握醫療物資領用動態和剩餘天數,讓各院彈性調配。

甚至,握有核心醫療系統開發權的他們,能快速因應健保署在除夕夜緊急發布的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新公告,隔天就完成開藥系統的微調,讓醫生能勾選新的適應症選項,來開具特定藥物給發燒的外籍疑似患者。

上前線親自站崗,同時也自行開發系統來加持旅遊史查詢

首次會議隔天,高醫附醫門口馬上架起一排排發燒篩檢站和門禁管理,從出入口開始把關、執行入院分流作業。莊仙妃說,最繁忙時期,每天需要120人次在門口輪班,光是第一個月,就有13萬次讀卡紀錄;而資訊室除了緊急設置系統,還得親自到第一線站崗,每天派10人次支援,「真的很辛苦,」她說。

1月27日,健保署開放旅遊史查詢VPN,讓醫護人員可用民眾健保卡,查看入境地點。這一天,團隊也隨即打造過卡查詢系統,部署在急診、住院中心和日間手術等人員頻繁來往的區域;相隔一天,他們更在門口搭建行動電腦工作車,來進行健保卡讀卡篩檢作業。

然而,挑戰就藏在細節裡。「雖然健保署提供旅遊史資料,比如入境日期和地點等資訊,但我們要自己算14天的日期,」比如一位民眾自1月24日由澳門入境臺灣,醫護人員就得要自行計算,24日往後推第14天的日期。如果民眾在這段期間內入院,醫院就必須以不同方法來處置,因此這個判斷十分重要。

除了日期,這項功能剛上線時,也不會指明旅遊地點是否為高風險地區。也就是說,醫護人員必須自行核對,健保署提供的旅遊史地點,是否為指揮中心公布的高風險地區;再加上疫情爆發初期,許多城市一波波被歸為警示區,醫護人員要記住所有城市,難免吃力。

這些問題看似雖小,卻大大考驗著第一線醫護人員。3月時,臺灣出現首宗院內感染案例,全臺醫院如臨大敵,為守住第一道防線,莊仙妃團隊在健保署釋出旅遊史API後,以短短不到2天的時間,開發一套檢疫資訊系統,整合健保旅遊史和掛號、手術、抽血檢驗、慢性處方籤等醫療資訊系統(HIS)資訊,來自動判斷民眾是否符合14天居家檢疫或隔離期限,同時確認民眾來院的目的。這個方法,不僅融合更多資訊,「還大幅縮短門口詢問的時間,只要幾秒就完成。」

後來,這個系統不斷改版,甚至能在插卡時,即時顯示指揮中心公告的國內高風險景點,比如清明連假時人群聚集之處,方便過卡人員詢問來院民眾。

不只如此,隨著疫情急遽升溫,高醫附醫也加緊第一道防疫措施,推動來院實名制政策。為此,資訊室開發一套來院人員登錄系統,針對陪病民眾、廠商、志工等來預先登記來院民眾的TOCC資料(如接觸史、職業史等),不僅取代紙本作業,也掌握具體來院人數。

用表單建立通報機制,精準掌握員工健康狀態

除了把關來院民眾,高醫附醫對自家員工的防疫措施,也是滴水不漏。因為,「在防疫上,醫護人員感染是一個嚴重的指標。」莊仙妃指出,在打造旅遊史查詢系統的同時,IT團隊也建立一套通報機制,首先整合了健保雲端旅遊史和預載紀錄,再搭配雲端表單,來記錄員工每日回報的體溫、症狀,以及TOCC等資訊。這些表單資訊經整理後,會匯入統一的員工系統中,來追蹤最新動態。

這些資訊,還搭配了員工的門禁刷卡系統。要是通報異常,門禁入口就會發出警報。另一方面,「要是職員通報發燒,人資和職安室也會收到簡訊通知,」確認無誤後,職安室會鎖住該職員的登入權限,防止職員在檢疫期間還偷偷來醫院、執行醫療業務。

聯手醫生開發院內病患追蹤系統,善用非接觸式設備來抗疫

高醫附醫資訊室主任莊仙妃指出,雖然資訊工程師無法提供醫療照護,但能快速根據使用者需求,提供第一線資訊系統來提升防疫能量。 (攝影/洪政偉)

通報機制不只用於員工,也應用於住院病人追蹤。為避免院內感染,臨床科醫生主動聯手IT團隊,打造一套症狀篩選監測系統,來追蹤治療後、卻仍有肺炎跡象的病患。首先,「我們掃描所有健康報告,並標註肺炎等級的案例。」

接著,團隊檢視病人每日的症狀、檢驗和影像等數據,定時比對。要是患者仍有咳嗽、發燒等多日未改善症狀,就發簡訊通知醫生,更在醫生登入醫囑系統時,秀出異常訊息來提醒。為徹底追蹤,感染內科和胸腔內科也組成團隊,根據系統來追蹤未回覆處置的醫生。

面對疫情,莊仙妃感嘆,雖然IT人員無法提供醫療照護,但只要醫護人員拋出需求,「IT就快速因應,來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所需的資訊系統,幫他們即時獲取訊息、強化防疫工作。」比如,她將今年初導入放射線碘131病房的非接觸式監測系統,轉換至治療武漢肺炎患者的負壓隔離病房,透過不侵犯個人隱私的熱成像和雷射技術,來24小時不間斷偵測患者的活動、呼吸心跳、體溫,減少醫護人員脱換隔離衣的不便。

此外,她也將原本用於門診的數位簽名系統,導入負壓隔離病房,來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因為,這些病房的病人除了同意書,每天還要填寫通報單,向疾管署回報健康狀態。透過數位簽名,工作人員就不必再利用紫外線消毒燈,來照射紙張、歸檔,不只減少紙張成本,也降低感染風險。

掌握核心醫療系統開發權,21年老程式翻新更友善

高醫附醫IT能快速應對疫情,關鍵原因是所有核心醫療系統都自行開發,舉凡門急診醫囑系統、掛號系統、住院醫囑系統等,都由資訊室一手包辦。這樣的好處是,即便健保署在除夕夜發布藥物給付新規定,資訊團隊也能在隔天修改程式,馬上調整開藥選單,讓醫生選用來治療疑似病例。

今年初,也迎來全新的門診醫囑系統。莊仙妃指出,21年前,她著手開發門診醫囑系統,但隨著時間流逝,舊版程式包袱越來越大,程式語言也面臨汰換,操作上更有許多不便。

也因此,兩年前她上任資訊室主任後,便以新程式語言來設計新系統,更在使用者介面上下功夫,比如字體、按鈕大小和內容編排的調整,兼顧院內年輕和資深醫生的喜好。

特別的是,這套系統解決了舊版開藥時,需要多個視窗的問題。也就是說,舊版系統在開完醫囑和用藥時,會不斷跳出訊息,告知醫生是否重複用藥、患者是否藥物過敏等;但新版系統,可在醫生選擇用藥時,自動顯示重複用藥的區間、是否過敏,也會自動計算餘藥量,減少大量的訊息填跳視窗。

此外,新系統也整合了病歷加圖功能,讓醫生不必另外上傳傷口照片,直接在同一套系統加入即可。

「系統開發,就是要貼近使用者。」莊仙妃指出,為順利推動新系統,IT團隊更進入了診間,一方面教導醫生使用,一方面也吸收醫生的反饋,來精進這套系統。

用QC精簡程式碼管理,還要打造專屬知識庫

長年以來自行開發核心系統,雖有快速應變的好處,卻也衍生一些問題,比如複雜的程式碼管理。莊仙妃表示,核心系統經年累月發展,1999年時,從封閉式主機轉移到開放式資料庫主機,幾年下來陸續使用了多種語言,如VB6、Delphi、ASP.net、C#和C#.net等。

為集中控管複雜的程式碼,IT人員得照規定,將每次更新的程式碼,上傳至共用的程式碼主機。後來,為避免忘記上傳,莊仙妃團隊開發了程式自動部署功能,要求使用者在功能上線前,得先上傳程式碼來進行品質控管(QC)。

通過後,這些程式碼會進入共用程式碼主機,再自動部署到測試機。經過編譯的執行檔,還會自動部署於高醫附醫四家體系醫院,並自動發出公告。

另一個高醫附醫IT想推動的目標,則是建立共享知識庫,來排解使用者最常詢問的IT問題。莊仙妃指出,高醫附醫資訊室負責處理四家體系醫院的IT電話客服,一個月高達6,800通,先前甚至為此成立專門的接聽中心,來回覆問題。

但是,「光靠接聽中心,會讓工程師習慣待在幕後,不知道前端使用者的問題。」為此,莊仙妃要求所有AP工程師每周輪班,到接聽中心輪流接電話,並要所有同仁利用Google表單,來記錄出現頻率最高的前十大問題,建立一套共享知識庫後再進一步分析、評估,看是否能優化這些功能,減少來電量。

直接聘請業師到醫院,醫生享有獨家AI教學

近年來,許多醫院紛紛成立大數據中心,發展各種AI應用。莊仙妃坦言,雖然高醫附醫起步較晚、最近才成立大數據中心,但中心整合了體系醫院各式資料庫和外部健康資料庫;高醫附醫也將體系醫院的PACS影像集中化,要提供去識別化的影像,來擴大中心資料量。

不只如此,高醫附醫還比照專門扶植臺灣產業AI人才的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在院內開設經理人班和技術專班,把專業業師請到醫院,來教授AI技能,並提供Nvidia DGX-1主機,來鼓勵醫生研發使用。未來,高醫附醫還要利用AI,來開發更多強化診斷、照護的醫療應用,走向智慧醫院。

 

 CIO小檔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資訊室主任 莊仙妃

學歷: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畢業

經歷:1995年擔任紐新企業程式設計師,同年進入高醫附醫任職資訊室程式設計師,直到2011年升任資訊室組長,負責開發醫療核心系統如門診、急診系統。2014年調任至高醫附醫體系醫院大同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4年後再度回到高醫附醫,接任資訊室主任至今。

 公司檔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地址:807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 成立時間:1957年

● 主要業務:醫療照護

● 員工數:4,200人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室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莊仙妃

● 資訊部門人數:70人

 IT大事記 

● 1983年:成立資訊室,採用凌群大型主機系統

● 1986年:門診、掛號系統正式上線

● 1999年:門診醫囑系統上線

● 2001年:完成全臺灣醫學中心第一家全院PACS系統

● 2004年:急診醫囑系統上線

● 2008年:所有資訊系統完成轉置到資料庫平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上線

● 2009年:電子病歷系統上線

● 2011年:完成小港醫院資訊系統統一、住院醫囑系統上線

● 2012年:完成大同醫院資訊系統統一、高醫醫療體系掛號App上線

● 2015年:推動門診病歷無紙化

● 2016年:檢驗報到抽血系統(自動備管)上線

● 2017年:新一代住院病歷系統上線、多元支付導入醫指付

● 2020年:新一代門診醫囑系統上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