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一套系統,除了周末與假日,每天要連接1,000多個據點,擁有5,000多個對外據點的連線,並且有1,000多萬個使用者會使用這套系統。這套系統除了跟大部分的資訊系統一樣,要安全、要正確,更嚴峻的考驗是,它還不能容許有一分鐘當機或延遲。這套系統就是臺灣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股票交易系統。
更神奇的是,這套交易系統是從民國74年啟用到現在,已經使用了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而它的架構開發者就是現在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規劃部經理林長慶,也是現在證交所三個資訊部門最高主管中的其中一個。這樣一個「神級」的人物,對自己的成就相當謙虛,但談到這套系統的表現,臉上又滿是父親對兒子那般的得意。他表示,香港證交所明年換新的交易系統延遲秒數想達到150毫秒,韓國證交所前四年換的新系統延遲秒數是80毫秒,而臺灣證交所用了26年的系統現在的延遲秒數是50毫秒,最快還可以到20毫秒,遠遠領先香港和韓國。
一套使用了26年的交易系統,可以擁有這麼高的效能,關鍵就在於林長慶當年設計的系統架構,將交易資料全部都放入記憶體內運算。所以,當各國交易所近年為了提高運算速度,而將系統架構從硬碟移到記憶體的環境時,臺灣證交所的交易系統卻可以撐這麼久,還能保持卓越的效能。
從真正的需求去分析成本
其實,當年林長慶設計交易系統時,記憶體的價格非常昂貴,主流技術都選擇在硬碟中開發系統架構,若要大量採用記憶體來運算,必須自行完成許多開發工作。當時臺灣證券市場還有許多限制,行情量不大,證交所的經費有限,林長慶其實有很大的成本壓力,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他選擇的時候,不只用價格去衡量,還從實際需求來分析成本,而速度就是他當時最主要的需求。
他認為,由於硬碟的速度慢,如果想要加快運算速度,就得加買很多硬碟來組成陣列,但若是將運算放到記憶體,由於記憶體存取速度快,相對來說,硬碟數量的需求反而少,更能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所以,即使當時這個選擇看起來並不符合主流,也讓他在開發工作上花了更多心力,但是由於對效益與代價反覆的思索後,的確讓他做了正確的選擇,也讓這套系統沿用至今,節省了不少系統轉換的成本。
不過,現在的交易系統畢竟是依照26年前的需求與技術,證交所業務規則也已經改變很多,所以,證交所打算在後年推出新的交易系統,明年年底前交易系統的架構就得完成,而這個工作正是屬於電腦規劃部的職責,事隔多年後,林長慶又再一次負起了規畫交易系統的重責大任,只不過,這一次,他的身分從架構的開發者,轉變成為管理者。
從影響範圍來衡量代價是否高過效益
「當一個決策者,就像一個人在開船,政策影響的範圍越廣,就如同開的船越大,就越不容易轉彎。」林長慶說。他認為,寫程式,影響的範圍小,就像開著一條小船一樣,想轉彎的話,一天就足夠,但是當經理,每個決定的代價跟成本也更高。所以,在他的腦子,還是不斷出現降低成本以及得付出什麼代價的拉扯,只是,經理角色要思考的比以前更周延。因此,他先考量如何降低成本,接著就會思考選擇方案所需付出的代價,最後再評估這些代價受影響的範圍能不能接受或是可以怎麼解決。
舉例來說,今年證交所要改變與證券商之間資料傳輸的格式採用FIX協定,是特別針對證券交易設計的網路傳輸協定。他表示,採用FIX協定,除了希望傳輸速度變快,而且因為具有彈性,就可以減少成本。
之所以FIX協定較具有彈性,是因為它比起過去採用的傳輸協定更為開放,所以市面上的相關解決方案比較齊全,就可以更快找到便宜的產品,比起全部自己開發的成本能減少許多,另一方面,FIX協定類似XML格式,不同於一般固定資料欄位的作法,即使資料欄位改變,接收方不用改變系統,也能正確判斷FIX訊息的欄位,這麼一來,不只證交所有彈性,未來證交所有任何改變時,券商也不用一定要立刻修改系統就能接收資料,對券商來說,彈性也跟著變大。
不過,林長慶也沒忽略為了遷就這些彈性,所要付出的代價。比如越彈性的架構也代表證交所得要先定義好各欄位的意義,而越開放的系統,也代表發生問題的機率會增加,還有重開機的時間過長等問題。
因此,他在評估這些代價能不能接受,或是如何解決時,影響範圍就是重要的因素。以出問題機率來說,他認為,如果前端系統採取開放性的系統,由於券商通常會有很多連接點,萬一出錯,還有補救的可能,但若出錯是在後端系統,也就是證交所的交易搓和系統時,影響範圍就大很多。因此,開放的架構主要是運用在前端系統,後端系統仍舊採用原先的封閉系統。
這種思前顧後的能力,不僅是林長慶在寫程式的時候練就出來的,有另一部份的原因也是拜證券市場這20多年來風起雲湧的改變之賜,這些巨幅改變,有些是從IT驅動的,有些則是從業務端驅動的。
就在幾年前,我們還可以從好萊塢拍的電影看到紐約交易所內萬頭鑽動,許多券商都派了大批人力在場內用比手畫腳的方式進行股票交易,而這種景象,也曾經在臺灣的證交所上演過。只不過,在民國74年的時候,這個機制就因為證交所導入了內部自動化而退場,當時先導入自動化的部分包括帳務系統、價格揭示。隨後,在同年8月1日交易系統正式上線。
這其中有一段故事,讓林長慶至今想來,都還是「雙腳發軟」。原來交易系統計畫在7月1日直接上線,完全沒有規畫測試的時間,這讓當時負責主導這個系統開發的他相當緊張,所幸,到了本來預定上線的前一個禮拜,主管宣布延後一個月實施,才讓他大大鬆一口氣,也因為多了這個月讓券商適應,所以才順利讓證交所的交易業務從人工轉到自動化。這件事也讓他深刻體驗到,證交所每個決定都與周邊許多業者息息相關,必須互相配合。
接著到了民國77年,臺灣證券市場開始蓬勃發展,證券商從本來一二十家,急速增加到了一兩百家。在這個階段,證交所與券商的連線方式,也從終端機連線,進化為主機連線,有利於證券商控管功能自動化,像是透過系統自動檢查投資者的戶頭餘額是否足夠、投資者的信用狀況等。
所以,臺灣證券市場可說是由IT驅動了市場交易模式的改變,而且也為證券市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林長慶認為,證券市場的IT相當成熟,就是因為很早就進入自動化,發展經驗也很豐富,這些底層基礎的紮實功夫,為未來自由市場奠定基礎。
IT要扮演推動業務與使用者之間落差的橋樑
臺灣證券業大約在10年前進入自由市場時期,市場要求改變的聲浪升高,促使證交所業務面的需求增加,加上金融改革,業務規則不斷改變,IT就必須不斷配合。林長慶表示,證交所的資訊部門平均每年有1,000多個需求要處理,代表著1,000多個變動,去年變動劇烈的列管案件就有35件,每年更動的程式有將近7成。
當然,這些變動不會只牽涉到證交所本身,還會影響到外部業者,像是券商、資訊廠商等,而證交所的IT部門,就要在業務迫切推出之時,扮演評估業者是否來得及因應的角色,萬一來不及,IT部門就要想出折衷的辦法。
比如七八年前,證交所業務單位要開放五檔資訊,也就是證交所要一次顯示出一支股票買賣的5個價格,讓市場的交易資訊更透明。雖然是一件美事,但業務單位卻只給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準備。證交所IT部門評估,雖然等券商或是周邊的資訊公司將資訊系統調整完再推出這個機制比較妥當,但這些業者也確實無法如期在1個月內完成調整,最後,就由證交所IT部門將五檔資訊先放在證交所網站上供投資者瀏覽,以滿足業務單位的需求,再推動周邊單位配合。
除了稱職的想出折衷辦法之外,他也盡量提早將業務方面可能的動向傳達讓證券商或是周邊單位了解。尤其是歐美各國的證交所近年來掀起了併購風潮,也不斷的更換新系統,就是因為IT對證券業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競爭力。雖然短期內,併購風潮因為法規限制,還不會吹進臺灣,但臺灣證交所也已經嚴正以待,業務面上將又有一波改變。
這當然也是新交易系統的使命,證交所核心系統的主要工作是交易媒合,目前該系統每20秒進行一次媒合。林長慶透露,新交易系統可能會因為業務規則的改變而調整為即時媒合。這不僅對證交所的資訊系統產生影響,可以想見,對證券商的資訊系統也將產生極大的變革。
在證交所這端,他表示,為了強化資料處理與傳輸速度,除了硬體要盡量運用記憶體技術之外,在軟體方面,後端系統的開發程式語言會選擇C或是C++,前端則會選擇Java,甚至在訊息的編寫格式都會有所調整。至於在券商端,為了處理即時媒合產生的資料數量,不僅硬體的效能要提升,海量的資料也考驗證券商系統的分析能力。因此,為了讓證券商有足夠的時間因應這樣大的變革,即使在業務面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證交所也會先就可能的情況,讓券商的IT部門有心理準備,就算政策確定了,一開始也會先推動權證的部分。
一路見證了臺灣證券業IT的改變,眼看又快要到了轉彎的時候,林長慶認為很多改變都不是一蹴可幾,「有時候雖然知道終點在那裡,但就是不能一步走過去,就像開大船,想轉彎時要慢慢轉。」他說。而IT就像是掌舵手,只要先開始轉舵,即使是慢慢轉,也能讓船穩健的步入航道。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規劃部經理林長慶說:「身為資訊部門最高主管除了要考慮降低成本,也須全面評估決策的代價。」
CIO小檔案
林長慶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規劃部經理
學經歷:
東吳大學電子計算機系畢業。在凌群電腦任職期間負責設計開發臺灣證券交易所第一套證券電子交易系統,隨後於民國77年前往臺灣證券交易所任職,先後擔任過電腦作業部經理以及交易部的副理,後又接手臺灣網路認證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負責推廣臺灣網路下單憑證,約5年前來到電腦規劃部擔任經理至今。
公司檔案
臺灣證券交易所
● 成立時間:1962年
● 主要業務:提供證券集中交易市場
● 董事長:薛琦
● 資本額:58億元
● 員工人數:591人
● 年營收:48億元
● 網址:www.twse.com.tw
● 住址:臺北市信義路5段7號
資訊部檔案
● 部門名稱:電腦規劃部
● 直屬主管:副總經理
● 資訊部門人數:160人(包括電腦作業部、資訊服務部)
● 每年IT預算:8億元(含人事費用)
● 資訊部門分工:分為三個資訊部門,電腦作業部負責管理電腦中心、電腦規劃部負責開發設計核心系統、資訊服務部負責資訊加值服務,如公開資訊觀測站。
IT部門大事紀:
● 2009年:證券系統款券T+2日DVP案、建置公開資訊觀測站XBRL系統
● 2010年:建置第二交易核心系統及FIX傳輸標準協定、解決資訊系統百年年序問題
● 2011年:證券周邊單位資訊傳輸整合,建置新的交易系統架構
熱門新聞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3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