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年內,英特爾全球IT基礎建設的虛擬化比例將邁向75%,並建立一套自動化的IT服務平臺,員工登入平臺自選所需的IT服務後,在3小時內,執行IT服務系統所需的虛擬機器執行環境就能自動派送完成,讓開發人員快速推出這項服務,這也是英特爾要打造的一朵私有雲。對一間超大型跨國企業來說,IT要實踐75%的虛擬化目標,將是一項巨大的革新與挑戰,英特爾IT部門全球銷售營運亞洲大區經理兼任中國區首席信息官Liam Keating的面貌看來溫文儒雅,但談起英特爾打造跨國私有雲計畫的時候,眼神燃起了不同的火花。

目前英特爾IT基礎建設的虛擬化比例已超過50%了,許多企業營運所需的業務系統也移植到虛擬化平臺上,其中,維運、安全與控管系統導入虛擬化的比例達到26%,人資、財務和法規系統達到22%虛擬化,而銷售和行銷系統達19%虛擬化,而製造和產品研發系統也達15%,就連ERP系統也有13%已經虛擬化了。

以整體虛擬化環境的用途來看,英特爾將近一半的虛擬機器都用於正式的生產營運,比例占42%,另一半虛擬機器則用於測試、開發等非生產營運的用途。Liam Keating說:「這些數據表示了,英特爾有自信將業務營運的應用系統都放在虛擬機器上。」

IT腳步要跟上業務營運擴張速度

若你了解英特爾全球IT運作規模,就能得知英特爾打造這朵私有雲的困難度何在。英特爾IT規模遍布全球,總共有6,300位IT人員遍布於全球56間英特爾公司,全球總共有91座資料中心,總共擁有超過75,000臺伺服器,所有資料中心的面積合計達458,000平方英呎,英特爾IT部門的服務對象涵蓋90,000多位員工,以及分散於63個國家的143間分公司。隨著英特爾全球營運規模不斷擴大,資料中心整體的運算量也隨之暴增,2010年儲存資料量從18.6 PB成長為24.9 PB,網路頻寬從3Gbps成長為4.8Gbps,整體的伺服器運算量則大幅成長了84%。

當IT基礎建設規模也隨著營運而不斷擴張,更需要加強IT的運作效率,才能跟上變動快速的企業營運規模。「當英特爾的業務營運不斷成長,IT的腳步就要跟著加快。」Liam Keating說。

早在2006年,英特爾開發了晶片設計系統的網格運算,透過批次處理(Batch Processing)的方式,將複雜的運算工作拆解成很多小的運算任務,再分散到不同的伺服器上執行,讓低階伺服器也能分擔運算,將實體伺服器使用率提升為80%,藉由共享運算資源來提高硬體使用效率,英特爾希望這種透過共享和提高利用率的作法,也能擴大到其他應用系統,於是2009年英特爾決定導入虛擬化技術,應用於辦公室作業系統、業務營運系統及IT服務派送流程三大部分,來提升IT運作效率,並且更快速地因應業務營運變動。

這趟私有雲的旅程為期5年,現在才走到一半,但英特爾已累積了一些Know How,Liam Keating就此歸納出幾項打造私有雲的原則。首先要找出不同部門對「雲端」一詞的定義,透過不斷溝通來找出共識。Liam Keating表示,剛開始各部門所認知的「私有雲」概念都不同,希望透過私有雲來實踐的效益因而有所出入,但是,如果一開始英特爾整個團隊還沒達到共識,就無法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所以英特爾一開始不斷進行跨部門溝通,歸納出建置「私有雲」將會帶來的效益與影響。

接著,IT部門還要統計IT基礎建設的各種數據資料,包括實體伺服器的使用率、實體對虛擬伺服器的比例、各個應用系統的用量與成長量、投資報酬率(ROI)、伺服器容量等。「透過溝通與採集數據來設定短期內虛擬化的作法與營運目標,才能在建置過程中,一路累積成功的基礎,達成私有雲的目標。」Liam Keating這樣表示。

有了這些明確的目標及策略以後,向上呈報,才有機會爭取高階主管的全力支持。Liam Keating認為,IT推動私有雲時,關鍵的一步是獲取高層主管的支持,才有利於後續推廣到不同的營運部門。由於業務流程及員工使用硬體資源的習慣也會隨著虛擬化而改變,因此IT與業務單位必須緊密合作,進而說服業務部門接納這些改變。

整體虛擬化比例最高達75%至80%

秉持這些導入原則,英特爾將全球140座資料中心整併為91座,在整併的同時,英特爾也制定了IT服務的標準化程序,將一座資料中心的軟體、伺服器、儲存和網路等資源,視為整套可優化特定營運需求的系統,可以彈性變動,以快速因應英特爾內部的營運環境。

Liam Keating表示,到了2013至2014年,英特爾虛擬化比例最多只會達到75%至80%,不會邁向100%虛擬化,原因有三,第一,英特爾與部分合作廠商共用的應用系統需要單獨配置一臺實體伺服器,甚至要與內部網路隔離,避免與其他應用系統互通,讓IT部門單獨監控這臺伺服器,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

第二,英特爾有些應用系統在實體伺服器上的運算負載量原本就很高,若導入虛擬化平臺,也無法產生很高的伺服器整併效益,所以英特爾仍舊配置獨立的實體伺服器。例如,英特爾晶片設計系統早在2006年就採用網格運算,對每臺實體伺服器的使用率達到80%,移植到虛擬化平臺的效益並不高。

第三,英特爾還有10%至20%的應用系統及伺服器作業系統較老舊或尚未標準化,無法相容於虛擬化平臺,所以短期內還不會進行虛擬化。

執行IT服務所需硬體設備的部署時間,從3個月縮短為3小時

英特爾建置虛擬化平臺之後,對整體業務營運帶來的最大效益在於,將IT部門提供服務的流程自動化,提升IT支援企業營運需求的速度與擴充彈性,以求在更短的時間內派送IT服務所需的硬體設備,讓IT服務更快完成開發和上線。

在2008年底,英特爾IT部門仍採取傳統的IT服務申請程序。如果員工需要一套IT服務,必須前往IT部門,填寫IT服務的需求表格,經由高層主管同意,IT部門才會開始採購硬體設備,待採購進來的設備送進資料中心之後,IT部門必須安裝及測試系統後,才能來建置需要的IT服務,通常要花上3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新的IT服務派送給員工。

到了2010年底,英特爾在虛擬化的環境上,建立了自助式的IT服務平臺,透過虛擬化技術,所有的運算資源都能按照使用者需求隨選配置,減少傳統的人為溝通程序,以提高IT資源派送的效率。現在英特爾已有6成員工都可利用該平臺填選所需的運算資源,在3小時內,建置IT服務所需的硬體設備就會以虛擬機器的形式自動派送給使用者。Liam Keating說:「當IT服務的申請流程不再是業務營運發展的阻礙,甚至成為促進營運成長的助力,其他部門才會將IT視同於策略夥伴。」因為IT服務速度加快,從2009年以來,英特爾創造的企業營運利益已達到1千7百萬美元。

第二項效益是透過伺服器整併來降低整體擁有成本(TCO),以一般應用系統來說,英特爾最多可在單臺實體伺服器當中容納20個虛擬機器,集縮比為1:20,也就是說,企業原本要買20臺伺服器,現在只需要買一臺,而關鍵應用系統的集縮比為1:5,同樣都能提高單臺實體伺服器的使用率,以減少購置多臺伺服器的成本。

第三項效益是,由於員工在取用運算資源時,都要採取標準的配置及審核程序,並且自動派送IT服務給員工,不僅排除了人為疏失,還讓IT部門藉由這些標準化的程序來控管IT服務的品質與運作安全。Liam Keating表示,自從2009年建置私有雲以來,IT部門在硬體資源所節省的費用,加上快速部署新服務所帶來的商業營運利益等,總共為英特爾節省了4億5千萬美元。

IT人員轉型為全能角色,迎接私有雲新挑戰

這趟私有雲的旅程走到一半,如今英特爾IT部門還要克服伴隨私有雲而出現的新挑戰。首先,先前每套應用系統都會放在獨立的實體伺服器上,IT人員只要監控該臺實體設備的運算、網路或儲存資源,就能掌握這套系統的運作效能,但是虛擬化以後,英特爾將多套應用系統集中在少數的實體伺服器上,來共享硬體資源,所以IT部門要分辨出同臺實體伺服器上的個別系統所需的運算量,以控管系統的運作效能,萬一系統發生效能瓶頸,才能立刻找出造成瓶頸的原因。硬體資源的管理工作也因而變得更加複雜。

因此IT人員必須學習跨不同IT領域的管理技能,制定標準化的管理程序,同時控管運算、網路及儲存資源,以掌握這些資源的使用率及運作狀況,進而制定新的高可用性與服務等級協議(SLA),以提升虛擬環境運作的穩定度。

舉例來說,英特爾會製作硬體資源使用率報告,量測個別系統耗用了多少處理器、記憶體與儲存資源,協助IT部門發現新的效能瓶頸,以此來評估和調整採購決策。

例如這份報告的結果,讓英特爾決定在導入虛擬化以後,添購更多的固態硬碟(SSD),並將網路頻寬升級為10GbE。

另外,服務部署的時間從3個月縮短為3小時的新挑戰是,促使IT部門從原先被動地準備資源,轉變為必須事先預知、並準備好營運部門未來6至9個月的運算量。當營運部門提出新的需求時,IT才能在3小時內立即提供服務。Liam Keating說:「更快速的服務部署程序必須仰賴IT部門對未來營運需求的預知能力,這是英特爾現在面臨的挑戰。」因此,英特爾預計將會導入BI工具,將上下游供應鏈產業的運作狀況納入英特爾的私有雲,作為預估未來IT運算量需求的指標。

這些新挑戰都促使了英特爾IT部門的轉型。以往IT人員各司其職,分別負責資料庫、ERP、儲存、網路、伺服器和資安等不同IT領域,但是在英特爾打造的私有雲環境下,每位IT人員都要轉型為全能角色,有能力跨IT領域來控管整體IT資源,甚至還要能夠掌握營運部門未來的營運發展,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部署新服務,因應業務擴張,這也讓英特爾重新訓練IT人力,使IT部門成為提供更高價值服務的營運決策夥伴。

 

英特爾中國區首席信息官Liam Keating認為,IT服務不再是營運發展的阻礙,而是成長助力時,其他部門才會將IT視為策略夥伴。

 

CIO小檔案

Liam Keating 英特爾IT部門全球銷售營運亞洲大區經理兼中國區首席信息官

學經歷: 愛爾蘭國家微電子學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學系博士學位畢業。在1992年進入英特爾愛爾蘭分公司,負責工廠生產製造系統的優化服務。目前在英特爾香港分公司擔任IT部門全球銷售運營亞太區經理,負責規畫英特爾在亞太區的ERP系統、決策支援系統與BI系統的發展及運作,同時兼任英特爾中國區分公司的資訊長 。

 

公司檔案

英特爾

●    成立時間:1968年
●    員工人數:90,000多位
●    主要業務:晶片研發與製造
●    網址:www.intel.com

資訊部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首席信息官
●    直屬主管:英特爾副總裁兼全球資訊長Kimberly Stevenson
●    資訊部門人數:320人
●    資訊部門分工:資料庫、ERP、儲存、網路、伺服器和資安等部門

IT部門大事紀:

●    2006年:導入網格運算,應用於晶片設計系統
●    2009年:導入虛擬化技術,應用於辦公室與業務營運系統,整體基礎建設的虛擬化比例12%
●    2010年:虛擬化比例達42%
●    2011年:虛擬化比例超過50%
●    2013年:虛擬化比例達到75%至80%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