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邪之間的戰爭自古不休。身為防毒廠商的趨勢科技,面對越來越複雜的資安威脅,每天要處理超過10億個URL惡意威脅,每天要處理的惡意檔案也超過100萬個。這樣的處理數量,老早就已經超過人工作業的範圍,唯有透過後端IT系統的自動化處理,才能夠即時自動分析這麼龐大的惡意網址和惡意檔案。
趨勢科技全球資訊長暨研發部核心事業執行副總鄭奕立表示,當年只是為了提高病毒處理效率和惡意威脅數量大增的問題,趨勢反而成為資安業界第一間全力投入雲端服務的防毒業者。藉由雲端運算的快速比對能力,可以在更短時間內發掘出可疑的惡意網址或檔案。
鄭奕立說,這套雲端防毒產品是研發部門投入大量心血的結晶,但支撐整個研發部門的雲端服務平臺,則是IT部門盡全力打造出來的成果。兩者相輔相成,若缺少其中之一,都不可能讓趨勢科技順利轉型成為雲端服務業者。
「只不過,在公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研發部門和IT部門的確發生競逐和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他說,有好的研發能力才能有好的資安產品,就公司的立場,研發的確是公司營運的重要命脈;但是,若沒有IT部門背後的支持,率先打造出一套雲端服務平臺,雲端防毒產品的研發成果或許不會這麼精采。
因此,曾經參與打造趨勢科技第一間防毒實驗室的鄭奕立,也曾是IT網路工程師,在趨勢科技也曾經擔任過客戶端、業務端和營運端的工作,為了減少研發和IT部門的資源競爭,兩個團隊儘管各自獨立運作,但最高主管都是鄭奕立。不論是面對各種產品規畫或公司營運策略調整,甚至於相關的資源分配時,鄭奕立可以從公司營運角度,發揮每個部門所長,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IT團隊採用新技術,協助研發團隊發明新產品
鄭奕立很清楚的知道,今天要讓部門的價值被看見,就必須做出對於公司營運有貢獻的事情,對趨勢科技而言,公司的成長在於新產品的開發。
因此,他在思考,如何讓IT在開發新產品上有表現。鄭奕立表示,IT部門是全公司最熟悉各種新興技術的單位,那就讓IT部門扮演協助研究並導入最新IT技術的角色。
舉例來說,2013年熱門的新技術之一是SDN(軟體定義網路),趨勢最先研究SDN的人就是IT部門。鄭奕立說,剛開始在評估SDN時,先找市面上各種新創公司的SDN新產品,評估效能與規格選定單一產品後,便開始在趨勢科技導入SDN網路架構。
鄭奕立指出,因為趨勢原有內部網路環境很複雜,為了測試SDN的效能,IT部門導入實際網路流量來測試。在經歷幾個月的實際測試後發現,導入SDN架構的確讓公司複雜的網路管理變得更簡單。因此,IT部門為了分享新技術測試成效,不僅針對上千名研發同仁進行SDN的簡報並即時進行SDN效能測試,分析SDN的產業發展、競爭對手與競爭產品現況,還一併分析SDN這樣的架構對於產業帶來的發展前景為何。
鄭奕立表示,2013年7月聽過IT部門的簡報後,研發部門則在10月就推出一個SDN新產品的測試原型,並開始嘗試整合既有的產品和技術,預計2014年就能推出趨勢科技的SDN產品。
除了SDN外,趨勢科技的IT團隊也開始研究軟體定義儲存,將沿用同樣的方式,由IT部門研究新技術的應用後,再看研發團隊是否可以利用這樣的新技術發展出新產品。
打造BI平臺,協助做好1%的決策改變
到2013年,鄭奕立表示,IT部門就慢慢地將所有的IT專案,都導向協助公司開發新產品上。在這個過程中,IT部門不只是從新技術角度切入,也打造了一套BI商業分析平臺,協助公司決策分析更有效率。
防毒產業現在已經是一個發展成熟的產業,毛利率逐年下滑。他表示,趨勢科技年營收已超過12億美元,因此,只要公司決策能造成1%的改變,就會影響大約3.6億元臺幣的營收。一點小改變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每一次的決策都必須謹慎評估。
所以,趨勢科技這套BI系統,導入消費者洞察(Customer Insight)分析機制,藉由分析客戶購買行為、使用習慣及用戶特徵,來了解掌握客戶和消費者選擇產品的關鍵。
例如,趨勢科技如果想要了解新版防毒產品主要安裝在哪些平臺上,透過蒐集客戶的安裝資料後,可以從BI平臺發現,超過一半的使用者都是安裝在桌上型電腦上。這樣的結果反而和許多業務員的過去經驗判斷不一樣。若只憑人員的經驗來決策,就容易高估或低估情勢,做錯判斷。
鄭奕立認為,透過這個BI平臺得到更多客戶的分析後,就可以協助公司決策更精準地掌握客戶需求,甚至可以改變業務部門的工作方式,例如透過BI分析改變了趨勢科技的績效指標,趨勢對業務員的要求從以往要負責創造多少業績,現在則改成要求業務員要增加更多人使用公司產品,甚至,這樣的結果也可能改變研發團隊開發產品的想法。
傳統的BI平臺看重報表產品出並強調效率,但鄭奕立說,趨勢科技IT部門打造一個強調客戶觀點的BI平臺,雖然完成這個平臺有其難度,但完成後,對於公司的營運決策卻有很深層的影響。
由於研發團隊要協助處理有採購白金服務客戶,他們每個月所上傳平均3萬多個惡意程式的威脅分析,這個數量過於龐大,IT部門則協助打造一個可以自動化進行威脅分析的平臺,由研發團隊設定所有的分析規則。
因為可以自動化分析,大約9成的樣本都可以透過設定好的規則做出威脅判定,真正必須要人工進行研判的惡意程式大概只有1%。
有了這個自動威脅分析平臺,以往白金客戶必須要2小時才能得到威脅分析結果,現在最慢30分鐘就可以有答案,預計這樣的服務,將在今年開放給所有趨勢科技的客戶使用。
IT部門歷經三階段轉型,協助公司掌握市場脈動
現在趨勢科技的IT部門已經是研發團隊最好的合作夥伴,透過新技術的應用與分享,IT部門也花更多時間在對公司營運更有貢獻的事情上,例如,可以增加公司營收或者是提高內控的成效。對鄭奕立而言,讓IT部門同仁從原本扮演支援後勤角色,逐漸轉換成協助公司研發新產品的角色,他花了3年的時間才達到這樣的目的。
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因為趨勢科技在IT控管上相對單純,他說,包括員工的薪水、設備採購和員工差旅的費用等,往往只需要從總量管制即可,也讓IT部門有更多的彈性,協助公司研發新產品。
鄭奕立在帶領團隊成員時,首先,他禁止員工在家上班,「因為無法創新。」他說,趨勢科技是一間跨國企業,每一個部門都一定有國外的團隊成員,只有透過在一起討論,彼此才有承諾,才可能凝聚共識、產生創意火花。要讓整個團隊有互動,至少一定要一起上班,才能慢慢累積彼此的默契。有了團隊默契,觀念和心態的改變是IT部門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鄭奕立知道急不得,所以,2011年接下資訊長一職後,他先從調整IT部門平日在執行的專案類型著手,鼓勵IT團隊成員多一點冒險精神,讓專案多一點創新的成分在,透過利用新技術的創新,讓IT團隊走出原有的舒適圈。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這波鼓勵創新的風潮下,IT團隊就完成一個利用Xbox體感功能上臺做簡報的專案。
IT部門每年原本都有600~700個大大小小的專案,為了鼓勵IT創新,而這樣的創新又必須對公司的營運產生價值,難度更高,目前IT團隊每年大概維持180個左右的專案,可以同時兼顧日常的IT維運和符合創新需求。
到了2012年,鄭奕立最大的挑戰就是讓所有的中高階主管,對於公司未來的營運發展,都有共同的願景,並且將「增加公司營收」和「提高內控機制」列為每個主管所帶領團隊的年度計畫之一。他指出,這是一個帶領團隊參與學習的階段,每一個提出的專案,主管們都必須從營運角度做分析;為了提升同仁的能力,也強化更多教育訓練課程,重新定義IT團隊的工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中高階主管就能和鄭奕立用同樣的思維思考每一個不同的專案,對公司產生最大的價值。
歷經2年的學習與調整,鄭奕立在2013年真正看到IT團隊轉變後帶來的成效。他指出,每一個專案經理在提案時,就已經事先從公司營運角度做過評估,經過主管的檢視後,幾乎完成的專案都可以達成原本設定的目標。像是執行SDN的專案,不僅降低內部網路管理的複雜度,也讓研發部門成功開發出趨勢科技的SDN產品;此外,IT部門也透過Hadoop技術加上人工智慧的學習平臺,大幅改善雲端機房硬碟使用效率。
他進一步解釋,當硬碟使用容量到99%才示警時,經常已經來不及因應,所以,IT團隊利用Hadoop Cluster的技術,匯入所有硬碟I/O的Log檔,透過即時流量分析和人工智慧自動學習,找出每一個應用程式硬碟的合理使用空間和最佳的預測模式。他說,這樣的分析結果,比研發團隊憑印象提供的參考數值更精準,對於雲端機房每天要處理100萬個以上的檔案,可以更有效率的進行硬碟使用空間的調整。
過去3個階段的訓練,讓IT團隊成為協助公司研發新產品、增加公司營收的生力軍,到了2014年,鄭奕立表示,除了要善用雲端服務,將一些不涉及機密的辦公室應用系統放到公有雲上;也開始利用大資料分析技術,針對消費者洞察做分析並量化社群網路的口碑。
他說,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可以透過各種IT技術,協助公司更精準掌握市場脈動,真正做到提升公司的業績。
CIO小檔案-鄭奕立 趨勢科技全球資訊長暨研發部核心事業執行副總
● 學歷: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EMBA畢業
● 經歷:從1996年10月加入趨勢科技擔任技術支援工程師後,也參與建立防毒實驗室。之後到趨勢科技美國分公司任職,一路從工程師,到成為資訊長和全球副總裁。2007年暫時退休,2011年初才又重回趨勢科技擔任全球資訊長一職,後又兼任研發部核心事業執行副總
公司檔案-趨勢科技
●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98號8樓
● 成立時間:1988年
● 主要業務:雲端資訊安全及服務
● 總部:日本
● 員工數:4,952人
● 年營收:12億美元
● 董事長:張明正
● 臺灣區總經理:洪偉淦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全球資訊長暨研發部核心事業執行副總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鄭奕立
● 直屬主管:財務長
● 資訊部門人數:450人
● IT預算:750萬美元
IT部門大事紀:
● 2010年:導入虛擬化技術,節省35%~50%成本
● 2011年:打造雲端服務平臺
● 2012年:建置商業智慧平臺,引進消費者洞察和產品洞察分析
● 2013年:建置次世代威脅防護平臺,威脅自動分析平臺,協助研發SDN產品原型
熱門新聞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