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毛治國接任閣揆以來,宣示以開放資料(Open Data)、大資料(Big Data)與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毛式三箭做為科技內閣施政方針,協助政府有效運用網路等新興科技,在半年內翻轉民眾對政府施政感受,做到讓人民有感。
如何將這毛式三箭從閣揆腦袋中,把數位政府規畫草圖轉換成可執行的施政藍圖,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國發會副主委兼資訊長高仙桂,她說:「國發會就是扮演落實數位政府政策的大腦角色。」
兼任資訊長角色,正視網路發展必然趨勢
過往的內閣以提升經濟水準和讓人民過更好的財經內閣著稱,不過,若能善用各種新興科技也是一種新手段。因此,毛治國接任閣揆並指派具有資通訊科技專長的張善政為副閣揆時,就打造出以往不曾有過的科技內閣形象,為了扭轉公務體系對網路等新興科技的陌生感,也找許多科技專家、宅男頭子們為這些距離網路、社群很遙遠的公務員們開班授課。
政府中,對網路科技趨勢最熟悉的規畫並推動電子化政府進程就是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以網路取代馬路並讓政府施政數位化,民眾可以透過網路取得所需的政府服務。
在2014年1月22日,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和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以及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工程管考單位,整併成一個全新的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
對經建會出身的高仙桂而言,再大型的實體建設和再長期國建計畫,都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接任國發會副主委後又兼任資訊長督導資管處,「這些數位經驗,都是全新的體驗和學習。」她說。
高仙桂進一步解釋,以前在經建會負責國家建設實體面的計畫,不涉及任何網路應用與服務,且各部會業務和資訊人員工作是分開的,彼此不太有緊密溝通和互動。
但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她說:「網路已經成為必須坦然面對的趨勢,」像國發會今年4月負責的「網路政策白皮書」,內容範圍很廣,有些內容可以由業務人員執筆,有些則需要仰賴資訊人員協助撰寫,這是業務和資訊人員整合的初步展現。
國發會扮演數位政府的大腦
因為國發會業務範疇太大,高仙桂督導產業、人力、財經、資訊等4個面向業務,前三項業務過往在經建會已有類似經驗,較容易上手,但對資訊業務則有某種程度的困難。
高仙桂認為,經建會的經驗有助於做各種實體規畫,但與網路數位服務仍有距離,太技術面的內容只能仰賴資管處幫忙。「現在是把實體建設加上數位化技術,整合出一項新的服務。」她指出,雖然要懂資訊技術有困難,但數位網路建設的架構方式和做實體經濟的差別不大。高仙桂說:「當我知道馬雲完全不懂電腦時,就鬆一口氣了。」
對她而言,資管處的業務是全新的經驗,很多東西都抱持著學習心態來處理;對政府而言,像是太陽花學運的網路直播,不僅帶來社群的影響力,也讓政府驚醒,無法忽視網路社群的力量。
「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重要的學習歷程。」她認為,面對網路數位時代來臨,不見得要深入懂得相關資訊技術,但所有政策形成、政策研擬規畫過程中,一定要有數位化的概念,不管食衣住行育樂都脫離不了網路。
過去行政部門沒有那麼重視網路時,研考會角色相對單純,主要就是「讓政府服務透過網路來提供,」但她認為,未來網路會顛覆一切,國發會必須扮演國家運籌總部的智庫角色,目的就是讓政府在各項施政中,都希望能與網路做結合,不只限於公共服務用網路提供,例如金融數位化等。
「國發會更重要的任務是,扮演整個國家數位政府大腦的角色,」她認為,不只政府服務,還有業務推動都必須和網路結合,這也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國家建設計畫,是另一種數位化、虛擬化的國建計畫而已。
國發會副主委兼資訊長高仙桂認為,發揮國家建設虛擬整合的綜效,是成立國發會之初,沒有預期到的效果。
國家建設發揮虛實整合綜效,須有數位法規配合
高仙桂不僅要帶領同仁扮演數位政府的大腦,加上兼顧資訊長和國發會副主委的業務角色,也意味著,國家建設已經到虛實整合的時代了。
她坦言,做好實體面的建設已熟能生巧;但要落實虛擬建設,必須加上網路及數位因子,以往單純的電子化政府,已不符合現在網路發展趨勢。
也就是說,原本整併研考會、經建會成立國發會時,只強調規畫審議管考一條鞭有助提升政府效能,但整併後才發現,可以發揮國家建設虛擬整合綜效,是原本沒預期到的效果。
不過,打造數位政府的同時,許多虛擬世界法規必須同時修正與調整,可以預期的是,許多網路提供的虛擬服務將會大幅衝擊原本實體產業,例如,Uber透過App叫車嚴重影響計程車司機收入;不論是中國阿里小貸或是純網路銀行網商銀行的成立,同樣會威脅實體金融產業的服務提供,更大幅衝撞現有法律規範。
例如,臺灣的銀行法規定,不允許非金融業者從事銀行金融業務,但共享經濟興起、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甚至連不需要實體分行的純網路銀行都已經成形時,這樣的趨勢和服務已經嚴重影響到實體金融業的競爭力和版圖。
在發展數位政府的同時,無可避免的必須要審視新興網路服務對政府和各產業帶來的實際衝擊,也必須調整相關法規。像是,日前金管會也鬆綁銀行的限制,允許可以異業整合,就是類似的法規調整。
開放資料帶動資料革命時代的來臨
「開放資料、大資料和群眾外包」的毛式三箭射出後,政府開始用網路和公民溝通,國發會要將政策藍圖轉成施政方針。高仙桂表示,政府希望透過開放資料讓民眾了解政府的開放政策,建立人民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同時有助於促進產業發展與商機。
「這是資料革命時代的來臨,」她指出,開放資料讓政府動起來,各部會也已建立開放資料機制,並召集各部會資訊長成立開放資料諮詢小組,建立開放資料二級制,強制納入民間委員和社群的力量,讓開放資料更開放。
她表示,資料開放要讓行政部門動起來,就必須在行政體系中建立一個讓各部會願意開放資料的機制,各部會設有副首長兼任的資訊長,規定由資訊長召開資料開放諮詢會議,必須找民間委員、企業、社群加入,協助部會盤點政府哪些資料要開放,,開放資料的結果,最後也必須提到由副院長召集的會議報告。
再者,政府必須協助解決資料開放所面臨的法規問題,哪些開放哪些不開放,哪些收費哪些不收費等,先從法規面解決,才能讓行政部門安心開放。
同樣的,政府透過和民間合作,提供開放資料API給民間單位介接並使用,而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幫政府將釋出的開放資料除錯、加值,藉此提升開放資料的品質。
她坦言,政府在釋出開放資料也有些顧慮,擔心個資洩漏、利益團體施壓、政府部門「不開放不錯」的心態,以及開放資料是否牽涉政府施政方針等,都會影響資料開放與否。高仙桂表示,若沒有牽涉個資隱私,政府做資料開放政策定調為「以開放為原則、不開放為例外」。
透過大資料優化施政,打造民眾政策提案平臺
毛式三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優化施政,副院長張善政成立「大數據技術指導小組」,希望政府資料開放後可以由上而下,請學者專家看看有哪些政府資料可以做大資料分析,有助政府施政;由下而上,由各部會就施政目標需要哪些資訊,主動釋出資料並分析。
目前,政府已經用大資料分析過去3年、480萬筆受雇員工薪資狀況發現,2014年有超過一半的受薪階級,年薪在45萬元以下,平均月領3萬多元;另外有12%受薪階級年薪超過百萬元,平均月領8萬多元。
高仙桂表示,政府透過大資料找出低薪的原因,真正知道大的母體真實情況,政府施政就可以對症下藥,看是提供在職進修、強化員工競爭力,或者是輔導產業轉型等,都是未來進一步優化施政的方向。
如何透過群眾外包機制獲取到更多群眾智慧,高仙桂指出,政府建立一個單一平臺「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在公共政策形成過程中,在該平臺徵詢政策建議,例如網路政策白皮書從初稿到結論等,也讓直播變成可能;把政府政策上網,並把執行成果供大家檢視。
最後,民眾有哪些新的建議或想法,希望變成政府新的政策,可以到這個平臺上面陳述意見,已經報行政院通過,預計七月底、八月初院長核可後會正式上線。
上線後,有一個提案表格,類似美國白宮的We the People,一般國民可以上網提案,不論是同性結婚或廢除死刑等,只要在15天內連署250份,一個月內連署五千份,符合條件的政策提案,相關部會首長就必須有公開和正式回應,而回應前也事先徵詢提案者的意見和建議、要召開內部會議;政策若可行,政府就必須落實。她表示,這也是對政府施政的重大突破,讓民眾可以進行政策提案,政府也必須有正式回應。
民眾提案有半年試辦期,也保留修正調整空間,上線前會把提案規則程序說明清楚,試辦六個月後才會正式上線。她指出,這個網路提案平臺沒有太複雜的技術,重點要把提案說明清楚,附議同意的人要有電子郵件認證,也會利用Open ID認證,讓民眾樂意使用。
CIO小檔案
高仙桂
國家發展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兼資訊長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 經歷:經建會出身,一路從基層員工作起,從處員、科員、專員、專門委員,到2005~2010年擔任經建會綜合計畫處副處長,2010~2014年擔任經建會主任秘書,國發會在2014年1月22日成立後,擔任國發會主任秘書,於2014年8月接任副主委兼資訊長
機關檔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
● 地址:臺北市寶慶路3號
● 成立時間:2014年1月22日
● 主要業務:辦理國家發展之規畫、協調、審議、資源分配業務
● 員工數:500人
● 年度預算:18.21億元(2015年)
● 主任委員:杜紫軍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副主委兼資訊長高仙桂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管理處
● 資訊部門主管:處長簡宏偉
● 資訊部門人數:約40人
● IT預算:年約4億7,000萬元
● 資訊部門分工:政府資訊管理政策綜合性規畫、協調、審議及資源分配
IT部門大事紀
● 2014年:國際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評比我國資料開放(Open Data Index)排名由全球第36名提升至第11名;擴大推動跨機關書證謄本電子查驗及e化服務宅配到家;行政院及所屬委員會雲端資料中心通過ISO 27001及ISO 20000雙驗證
● 2015年:落實行政院科技三箭,擴大推動政府資料開放政策,建立政府資料開放諮詢二級制;建置公民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協調各部會推動巨量資料分析示範應用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