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光電平台暨技術發展處處長 陳欣如

成立於2003年的群創光電(Innolux),在全球面板產業堪稱一個獨特的存在,係因其締造多項傲視同業的實績,包括成為全世界唯一完整擁有大尺寸、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及觸控面板的一條龍顯示器供應商;從1吋做到100吋,應用足跡遍及穿戴式裝置、手機、電視、車用螢幕、大型會議廳顯示器…等場景,在多數人一天24小時的日常生活中,群創可說無所不在。

數位轉型已是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群創以工業4.0技術,體現智慧製造與智慧營運,提升營運效能與工作變革,樹立推動數位轉型新典範。群創高雄廠區透過自動化、數據化到智能化,實現群創XYZ數位轉型策略,投資先進的自動化、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以提升製程、品質和問題解決能力,最終實現零缺陷計劃的願景,達成產品最終不良率降低33%,利基產品比重增加22%,品質偵查時間降低 90%,總產能增加10%,用電量減少達 2%的成果。

不僅如此,談到近年火紅的ESG議題,群創亦已完成多項創舉,譬如獨創全球首座的智能循環液晶萃取中心,挹注綠色循環新動能。再者成為第一家以廠房屋頂設置太陽能併網的科技大廠,目前在臺南二、三廠的設置容量為6MW,預計年發電量達788萬度,併網時程較法令要求的2025年期限提早約三年。另一方面,群創於2022年台灣廠區製程水回收率達97.3%,充分發揮「一滴水可以用7次」效益。

深究群創在數位/綠色雙軌轉型上屢創佳績,可歸功於公司高層重視轉型、且親自領軍,與全體同仁並肩循著「虛實整合、智慧工廠」、「文化養成、數據驅動」、「平台升級、智能決策」及「思維創新、商模轉型」等路徑持續前行,並且悉心擘劃ABC+管理藍圖,以及3Vs核心營運策略。

ABC三力加持,厚植雙軌轉型基石

談到「ABC+管理藍圖」,其中的「A」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BI(Business Intelligence),「C」是CI(Cloud Intelligence)。

以「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來說 , 主要用意是結合大數據、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強化群創邁入工業4.0、推動數位轉型的能耐,不僅可用於商業決策制定、發展預測及處方解決方案,還能落實智慧製造場域當中的瑕疵檢測、智慧安防、排程最佳化、設備健康診斷等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群創很早就看出AI/ML等新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性,也早就意識到欲使這些新科技發揮最大應用價值,背後勢必要有龐大數據加以支撐;因此如何從Domain Business/Subject Area角度出發,設計一套可模組化、可組合性的數據服務,無疑至關重要,於是群創從啟動智慧轉型的一開始,便將「數據即服務」(DaaS)列為終極發展目標,藉此提供各種應用所需的數據前處理服務,舉例來說 , 工程製造的ML所需建模數據,透過數據服務取得資料,對比傳統人工數據蒐集與前處理的程序,相比能夠大幅降低97%以上的時間。

改造數據平台,逐步展現3Vs經營效益

而群創順著落實「ABC+管理藍圖」、優化數據平台的脈絡,得以全速推進數位轉型,實踐公司訂定的3Vs經營策略目標。所謂3Vs,第一個V為「Create Value」,以智慧決策、工業4.0技術為基底,透過自動化、數據化、智慧化並進,提升智能製造內涵。第二個V是「Drive Value」,以產品升級、跨界創新為主,聚焦前瞻定位,高值化和差異化產品,領航產業未來,並以多元跨域協作創新,佈局多元場域。第三個V為「Share Value」,講求永續核心,共享價值,建立健康友善職場以人為本的企業,並攜手全球策略夥伴展開永續綠色行動,落實友善地球,發揮影響力實現社會共好。

事實上群創在數位轉型起步之前,早已先行規劃打造支援智慧營運的彈性決策平台,以 BI(Business Intelligence)運作為基石,將原本分散的功能、平台與流程加以整合,為營運團隊提供多維度、即時、準確的可視化決策輔助資訊,譬如產業分析、明星產品、獲利選單、產能調度、收益分析…等關鍵資料。透過前述發展歷程,群創深知數位轉型能否達成預期效果,關鍵就在這個使用多年的數據平台。

為了驅使數據平台與時俱進、持續精實壯大,群創於2020年啟動EDW倉儲系統轉換計畫,從原本封閉式架構轉移至開放式架構,並選擇國內著名的ETL工具軟體廠商耐特普羅Trinity一同協助此次轉換作業,後續也順利在2022年完成轉換上線。伴隨新世代 EDW 倉儲系統上線啟用,各項專案效益也逐漸展現,像是促使應用程式效能大增30%、資料儲存成本減少逾40%;尤其EDW 倉儲系統在經過優化後,佔用機房的空間明顯減少,更帶動整體耗能下降達70%,與公司追求綠色能源、永續發展的目標不謀而合。

透過數據治理,確保資料正確性及真實性

如同前述,無論ABC+或3Vs等價值轉型計畫,都有賴群創善用新科技來加以驅動,背後需要仰賴大量數據支持;但這段話說對了一半,至於另一半的重點,必須進一步確保AI、BI和CI依靠的是「高品質」數據,以避免淪於Garbage in, garbage out,因此「數據治理」對群創來說絕對是重中之重。

群創光電平台暨技術發展處處長陳欣如表示,群創從2005年開始建置資料倉儲(EDW),隨時間演進,如今不僅承載生產、排程、物流、品保、ERP等全方位數據收集,還能發揮處理、分析功能,將資料轉為資訊、再變成智慧,作為各階主管的決策分析依據。

而群創於2020年啟動的EDW轉換計畫,重點在於更換EDW核心硬體平台,有助於增進數據的處理、計算、儲存及應用效率。這個專案歷時18個月完工,其間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整個過程都在使用者無感狀態下進行,意即所有的資料存取一切如常,猶如一邊開飛機、一邊修飛機,最終順利完成逾萬支程式的轉譯與改寫。展望下一步,群創將在新世代EDW基礎上啟動數據治理計畫,並將它視為實踐資料即服務、AI民主化的必經之路,算是「比下水道更下水道」的基礎工程。

為何數據治理如此重要?陳欣如解釋,隨著數位轉型發展,今後所有同仁皆需頻繁運用大量數據做分析,邁向AI民主化時代。為落實這一步,IT部門身負重任,需扮演如同標準檢驗局角色,確保所有蓋上正字標記的出廠數據,都奠基於一致標準,也都具有正確性與真實性;如此一來,同一份數據不需費時整理或轉換,即可直接被不同場景引用,加速展現應用成果,且不會出現偏差。

不可否認,數據治理面向甚廣,舉凡資料的品質、儲存、安全…等皆在範疇之列。惟群創IT部門為避免備多力分,決定將現階段數據治理的重點擺在元數據(Metadata)管理,主要是因為過去某次營收/出貨的資料產出發生異常,相關範圍波及多達一百餘支程式,因而影響出貨作業,迫使大家趕緊重新排程、重新改寫程式,耗時三天才修復完畢;此事讓陳欣如深有感觸,EDW每天超過20億筆資訊交換、逾4千支程式在跑、近1萬5千個表單在滾算資料,量體驚人,若仍以人工記錄與維護資料關聯性,肯定有所疏漏,埋下日後出現類似事故的伏筆。所以必須引進適當的科技工具,有能力自動化探索資料血緣、資料族譜,也就是把數據與數據之間的相依關聯搞清楚,未來縱使某一個環節出錯,同仁們也能以最快速度掌握影響範圍、並且及時修正,這就是為何群創選擇優先實施元數據管理的關鍵原因。

釐清數據血緣,查找問題更加快速精準

回顧2020年執行EDW核心再造時,群創亟欲找到具有中立色彩、沒有Vendor Locking疑慮的ETL解決方案,幾經審慎評估後,由耐特普羅的Trinity雀屏中選。在專案的過程中,群創著眼的不僅是ETL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從舊倉儲取出資料,經過轉譯整理後再移至新倉儲;在這過程中,群創也召集了各個供應商的顧問專家一起組成了專案團隊,因此專案團隊不管遇到什麼疑難雜症,抑或想要參考國外的大型成功案例,皆可藉由提問與諮詢,快速獲得解答,使群創得以找到最適合的轉置方式。

因此有了上次成功的合作經驗,後續當群創啟動數據治理時,經過各家系統的完整評估後,最終仍是選擇了耐特普羅Trinity的數據管理系統(metaman)作為核心系統。而在選定核心系統後,群創便開始著手盤查所有的程式與資料表/欄位等龐大資訊 , 最終將4千多支程式、兩萬多個表單、幾十萬個欄位全部翻出,逐一重新檢視,若察覺到資料欄位定義不清的狀況,資料管理者就會同程式開發者、來源資料的擁有者,合力進行初步的調校、補正,然後再把程式與資料透過自動化的方式 , 引流進元數據管理系統,然後執行分析、錯誤警示、再次補正後,一層一層地找出其中的關聯性,呈現程式與資料之間的血緣脈絡圖,確保日後發生狀況時、同仁們可以前往後進行溯源,讓查找問題的過程更快速、更容易、更精準,可望把以往需要三天才能盤查清楚的影響,縮短到一個小時內完成。

陳欣如指出,經過一年努力,專案團隊已完成80~90%進度,在元數據管理項目上目前僅剩下一些「無主」的、或鮮少使用的部份有待完成,儘管這些缺口,看似對日常營運活動不會立即造成顯著影響,但專案團隊仍將繼續努力,即使遇到資料不全或定義不明,也儘可能想方設法進行「考古」,朝著100%目標前進,希望不再有漏網之魚。但慶幸的是,最艱辛的一大段考古過程,現在已經度過了。

防範於未然,主動避免錯誤資料存入EDW

截至目前,儘管群創的元數據管理專案尚未完全達陣,但已逐漸展現成效,讓EDW管理者頗為有感。舉例來說,從前EDW管理者每次查找一個問題,至少花上數小時的時間從程式與數據之間不斷翻查,才能釐清真相;如今有了這套管理系統,不須輸入完整資訊,只需關鍵查找的資訊鍵入後,就能在幾分鐘內得到答案,等於不需要再多花心思應付Daily Operation發生的錯誤,得以保留更充裕時間,專心執行更具建設性的工作。

另外陳欣如將元數據管理視為一項風險預防工作,可望發揮防範於未然功效。她進一步解釋,所謂防範於未然,意指不需要被動等待發生問題時查找原因,而是主動防止有問題的資料進入EDW。具體來說,在元數據管理機制的把關下,就算某些程式準備丟進異常資料,也會被系統立即攔截,不准它進入EDW,與此同時也會通知當事人確認來源資料,待除錯後始可放行;在此情況下,各階主管就不會因為資料錯誤而影響決策判斷。

預計在今年底結束前,元數據專案有望完全完成,讓EDW管理者被問題干擾的程度降至最低。接下來,專案團隊規劃製作一些元數據管理報表,旨在將各項效益予以數據化,例如目前已劃分多少關聯圖、血緣圖或族譜圖類別,每個族譜蘊含幾個層次、對管理者日常工作效率的影響程度為何,抑或每個月抓到多少件問題等等;而這些統計結果,會透過戰情看板形式展現,幫助高層主管清楚檢視元數據管理價值,進而願意投注資源,接續推動其他面向的數據治理工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